1、选择题 北京奥运会所颁发的“金镶玉”奖牌,将青海软玉创造性地运用于奥运奖牌之上,蕴含着“以玉比德”的理念,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典雅。青海软玉主要成分是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透闪石”的化学成分为Ca2Mg5Si8O22(OH)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透闪石”的化学式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2CaO·5MgO·8SiO2·H2O
B.“透闪石”中Mg元素的质量分数是Ca元素质量分数的2倍
C.“透闪石”的化学式写成硅酸盐的形式为:2CaSiO3·5MgSiO3·H2SiO3
D.“透闪石”不耐热,也不耐酸腐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透闪石”的化学式可知,1mol透闪石”中Mg元素和Ca元素的质量分别分5mol×24g/mol=120g,2mol×40g/mol=80g,因此二者的质量之比是3︰2,即选项B不正确。答案是B。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某同学应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气体的性质.现有某气体,其主要成分是氯气,还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请回答:
(1)该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______.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2)B、C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中______;C中______.
(3)从物质性质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因此还需增加______装置,写出增加的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参考答案:(1)本实验为对比实验,将氯气分别作用于干燥布条和湿润布条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实验目的是探究氯气具有漂白性的条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本试验中起到吸收气体中的水的作用,
故答案为:探究氯气具有漂白性的条件,干燥氯气;
(2)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所以B中有色布条不能褪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C中有色布条褪色,故答案为:有色布条不褪色,有色布条褪色;
(3)氯气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氯气溶于水呈酸性,所以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尾气,反应中转移电子数是1,所以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尾气处理装置,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自来水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溶液,不会产生药品变质的是
(?)
A.AlCl3
B.FeCl2
C.Na2SO3
D.AgNO3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实验室里常见到如图所示仪器,该仪器为两头密封的玻璃管,中间带有一根玻璃短柄。该仪器可进行多项实验,当玻璃管内装有碘晶体时,用此仪器可进行碘升华实验,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没有污染,可反复使用等优点。

(1)用此仪器不能反复进行的实验是?。
A.NH4Cl固体受热分解
B.KMnO4晶体受热分解
C.白磷和红磷在一定温度下互相转变
(2)如果玻璃管内装有某种红色溶液,加热时溶液颜色变浅,冷却时恢复红色,该溶液可能是?;如果玻璃管内封有无色溶液,加热溶液时,溶液变红,冷却后恢复原颜色,此溶液可能是?。
参考答案:(1)B
(2)稀氨水和酚酞的混合溶液 被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
本题解析:由题意知,仪器适用于受温度影响大且向两方向均可进行的反应(或过程)。(1)B中KMnO4受热分解,但产物不能再生成KMnO4,故B不可以。(2)原来红色的溶液,加热颜色变浅说明有一种溶质易挥发,且该溶质能与溶液中另一溶质结合成红色物质,可能为NH3·H2O与酚酞的混合溶液;同理可知原来无色,加热后变为红色的溶液,应为被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红色花瓣遇到新制氯水,颜色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
A.褪色?
B.不变色?
C.颜色加深?
D.变蓝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