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一定体积的热浓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粉,生成的气体能被烧碱溶液完全吸收
B.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再滴加少量CCl4,振汤、静置,下层液体为紫色
C.将SO2气体通入溴水,欲检验是否有SO42-生成,可向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
D.金刚石的硬度大,则C60的硬度也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浓硫酸再反应过程中,浓度逐渐变稀,因此反应中有氢气生成,氢气不能被烧碱吸收,A不正确;碘离子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的,当氯气不足时,首先氧化的是碘离子,B正确;在酸性溶液中,硝酸盐具有氧化性,能氧化SO2,生成硫酸,所以选项C不正确;C60是分子晶体,硬度小,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不一致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用饱和Na2CO3溶液可将BaSO4转化为 BaCO3
| 证明Ksp( BaCO3)﹥Ksp( BaSO4)
|
B
| 用PH计测定0.1 mol/L醋酸溶液的PH
| 证明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
C
| 向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浓度为0.005 mol/L的 FeCl3的溶液和0.01 mol/L的KCSN溶液,再加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
| 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D
| 将氯气通入0.1 mol/LKBr溶液中,再加入少量CCl4,振荡
| 证明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只要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幂之积大于溶度积常数,就可以形成沉淀,与溶度积常数大小无直接的关系,选项A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应把碳酸钠固体放在外边大试管中,碳酸氢钠放在里边的小试管中,加热碳酸钠固体的温度高,而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碳酸钠不易分解,故能说明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故A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B、通过推拉活塞来改变锥形瓶中的压强,若容器的气密性良好,长颈漏斗内的液面就会发生变化,故能达到实验目的;C、玻璃棒引流,且把玻璃棒下端放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下即可实现液体的转移;D、挤压胶头滴管,水进入平底烧瓶,氨气溶于水,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鼓起,故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中,错误的是 A.少量的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 B.AgNO3溶液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C.水玻璃存放于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漂白粉用塑料袋密封存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金属钠易被氧化,所以放在密度比钠小的煤油中密封保存;B项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应避光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C项水玻璃有黏性,会粘住玻璃,可做玻璃胶使用;D项漂白粉只是有漂白杀菌作用,不会腐蚀塑料袋。所以选择C。 点评: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其常用的保存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学生测定CuSO4· H2O晶体的 值,数据如下(已知 的理论值为5.0):
?坩埚质量
| 坩埚+试样
| 失水后坩埚+试样
| 11.700g
| 14.200g
| 13.201g
| ?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A.硫酸铜晶体中含不挥发杂质?B.未放人干燥器中冷却 C.实验前,晶体有吸附水?D.未做恒重操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m(硫酸铜)= 13.201g—11.700g ="1.501" g; 晶体中m(水)=14.200g—13.201g="0.999" g
,即测定结果中水的含量过高。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是实验前,晶体有吸附水,导致硫酸铜的质量与水的质量比值变小。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