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 mol钠和氧气生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电子转移数目都是2NA mol
B.1 mol氧气和足量的镁或铝完全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2∶3
C.钠、镁、铝各1 mol和足量的氧气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1∶2∶3
D.钠、镁、铝各1 mol和足量的氧气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1∶1∶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1 molNa→1 molNa+,电子转移数目为NA mol;B项:应为1∶1;D项:因Na、Mg、Al均为1 mol,失去电子数分别为1 mol、2 mol、3 mol.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溶液中,滴加足量新制氯水,无单质生成的是
A.KI溶液
B.Na2S溶液
C.AgNO3溶液
D.FeBr2溶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呈红褐色
B.可通过半透膜
C.都比较稳定,密封放置一段时间不产生沉淀
D.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随后溶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FeCl3溶液的颜色为棕黄色;Fe(OH)3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不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现象是
A.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B.由豆浆制成豆腐
C.在NaCl溶液中滴入KNO3溶液看不到沉淀
D.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可能发生堵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河流中夹带的泥沙胶粒,遇海水中电解质发生聚沉而形成三角洲.由豆浆制豆腐时,需向豆浆中加入电解质(用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使蛋白质发生聚沉.C中不反应,与胶体知识无关.墨水属胶水,不同牌号的墨水胶粒吸附的电荷不同,若同一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胶粒可能会相互中和所带电荷则聚沉,使钢笔堵塞.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Ca2+、NO3-、K+和M离子,经测定Ca2+、NO3-、K+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则M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
A.Na+
B.CO32-
C.Mg2+
D.Cl-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测定Ca2+、NO3-、K+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由溶液为电中性判断M为阴离子,再利用离子的共存来判断存在的离子,以此来解答.
解答: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Ca2+、NO3-、K+和M离子,经测定Ca2+、NO3-、K+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
由溶液为电中性可知,阳离子的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的电荷总数,
2×2+1×1>4×1,
则M为阴离子,
则可能为B或D,
但Ca2+、CO32-能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
所以M离子可能为Cl-,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明确溶液不显电性及离子之间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