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第ⅦA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氟
B.氯
C.溴
D.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元素周期律。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第ⅦA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氟,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破坏离子键的是
A.NaOH溶于水
B.HCl溶于水
C.SiO2熔化
D.酒精溶于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氢氧化钠溶于水,电离出Na+和OH-,所以破坏了离子键。氯化氢溶于水电离出H+和Cl-,破坏的是共价键。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熔化破坏的是共价键。酒精溶于水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离子半径:Na+>Mg2+>Al3+
B.还原性:Cl->Br->I-
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苯酚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变粉红色
C.烹调鱼时加入少量料酒和食醋可以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甘油加水溶解,属于物理性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苯酚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变粉红色,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因为料酒中醇和食醋中乙酸发生了酯化反应,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变黄色,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察了化学变化的概念,从概念入手,看是否生成新物质.也要求我们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学以致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曲线图(纵坐标为沉淀的量,横坐标为加入物的量)与对应选项不正确的是

A.向1L浓度均为0.1mol/L的Ba(OH)2、NaAlO2混合液中加入0.1?mol/L稀H2SO4溶液
B.向含有0.1?mol/L?AlCl3和0.3mol/L?NH4Cl的1L混合液中加入0.1mol/L?NaOH溶液
C.向烧碱溶液中滴加明矾溶液
D.向Ca(OH)2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A、Ba(OH)2、NaAlO2混合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酸碱中和反应先发生,然后是硫酸和NaAlO2发生反应的过程;
B、AlCl3和?NH4Cl的1L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氢氧化铝,然后是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最后是氢氧化铝溶解的过程;
C、向氢氧化钠中加明矾,开始阶段碱过量,不会出现沉淀,然后是铝离子和偏铝酸盐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过程;
D、Ca(OH)2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开始会出现白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消失.
解答:A、Ba(OH)2、NaAlO2混合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酸碱中和反应先发生,然后是硫酸和NaAlO2发生反应的过程,当加入2.5L硫酸,沉淀氢氧化铝全部溶解,故A错误;
B、AlCl3和?NH4Cl的1L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氢氧化铝,然后是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最后是氢氧化铝溶解的过程,消耗硫酸的量之比是3:3:1,故B正确;
C、向氢氧化钠中加明矾,开始阶段碱过量,不会出现沉淀,然后是铝离子和偏铝酸盐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过程,故C正确;
D、Ca(OH)2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开始会出现白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消失,两个过程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后知识,结合图象来考查,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