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2分,每空2分)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试剂X :??沉淀A:??沉淀B:??
[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 _____?。
[3]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填化学式)杂质。
参考答案:(每空各2分,共12分)⑴BaCl2 [或Ba(NO3)2]? BaSO4? AgCl?
⑵除去过量的Ba2+、Ag+
[3]NaCl+AgNO3=AgCl+NaNO3?(合理即可)? [4]Na2CO3
本题解析: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根据步骤②可知,B是氯化银,所以步骤①中的试剂是氯化钡,则A是硫酸钡。
(2)溶液2中含有Ag+和Ba2+,所以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Ag+和Ba2+。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AgNO3=AgCl+NaNO3。
(4)碳酸钠是过量的,所以溶液3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还原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产物进行科学探究。已知Ca(OH)2的分解温度为580℃,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温度为900℃: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还原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肥皂液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

(1)实验中Ca(OH)2的作用是?。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产物是?。
(2)为进一步探究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固体产物的成分,研究性学习小组将反应后的固体经处理后得到黑色氧化物固体,针对黑色氧化物固体,该小组提出如下的假设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
假设一:固体为FeO
假设二:固体为Fe3O4
假设三:?
①限选用下列试剂:盐酸、KSCN溶液、K3Fe(CN)6 溶液、氯水,证明假设一不成立
?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产物的成分,用黑色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

加入足量氯水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检验红褐色固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灼烧时盛放固体的仪器是?;若假设二成立,黑色固体最终全部转化成的红棕色粉末的质量是? g
参考答案:(1)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H2
(2)固体为Fe3O4和FeO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盐酸加热溶解,再加入KSCN溶液,振荡
溶液出现红色
?
?
2Fe2++Cl2=2Fe3++2Cl-?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再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若没有浑浊,则洗涤干净。?坩埚? 6.
本题解析:(1)Fe与水蒸气反应应得到的是铁的氧化物和H2。因此,反应物水蒸气可以有580℃以上高温分解Ca(OH)2得到.(2)因为氧化铁是红色,而产物是黑色,故产物固体为FeO或Fe3O4或二者的化合物三种情况。①当实验证明固体产物有+3价铁时,假设一不成立。实验操作是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盐酸加热溶解,再加入KSCN溶液,振荡,溶液出现红色。②固体产物用盐酸溶解后,加入氯水可将Fe2+氧化为Fe3+(2Fe2++Cl2=2Fe3++2Cl-)。红褐色固体Fe(OH)3中吸附了少量NaCl,用水洗涤2~3次,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再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若没有浑浊,则洗涤干净。固体灼烧的仪器是坩埚。
由Fe3O4~
Fe2O3,5.8g Fe3O4产生6g Fe2O3。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14分)某学生为测定某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已知该样品中含有少量Na2CO3杂质)
a.在250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制成250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转变成BaCO3后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10.5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mol/L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中,调节液面,记下开始时的读数然后开始滴定。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记下读数。试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式(碱式)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中使用前和滴定管使用有相同操作的不同类玻璃仪器还有?、_______。
(3)重复上述滴定操作,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 标准溶液(H2SO4)(aq) 浓度(mol/L)
| 滴定完成时耗酸 体积V(mL)
| 待测溶液(NaOH)(aq) 体积V(mL)
|
1
| 1.000
| 11.00
| 25.00
|
2
| 1.000
| 12.04
| 25.00
|
3
| 1.000
| 12.18
| 25.00
|
①根据以上数据,可计算出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它操作正确)会造成结果偏低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A.a步操作中未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
B.c步操作中,称量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NaOH放在右盘。
C.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D.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未用标准H2SO4溶液润洗。
E.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直接盛待测溶液。
③有同学提出将原实验方案中的酚酞指示剂改为甲基橙指示剂,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如果改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则测定结果如何?________(填“偏高” “偏低”或“正确”)
参考答案:(1)cabde(2分)
(2)检漏?分液漏斗?容量瓶(各1分)
(3)①92%(3分)?②C (2分)③BC(2分)④不可行?偏高(每空1分)
本题解析:(1)根据先配制溶液然后除去杂质,最后进行滴定排序;正确的操作顺序为:称量→溶解→定容→取液→除杂→滴定,所以操作步骤的顺序为:cabde ;(2)酸式(碱式)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检漏),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中使用前和滴定管使用有相同操作的不同类玻璃仪器还有分液漏斗、容量瓶。(3)①分析表中数据知,实验1所用硫酸的体积偏差较大,应舍弃,滴定所用硫酸的体积应取实验2和3的平均值12.11mL。根据2c(H2SO4)V(H2SO4)=c(NaOH)V(NaOH)代入数据计算得c(NaOH)="0.97" mol/L,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w(NaOH)=40g/mol×0.9688mol/L×0.25L/10.5g×100%=92%;②A、a步操作中未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会使所配NaOH溶液的浓度偏大,从而使质量分数偏高,错误;B、c步操作中,称量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NaOH放在右盘,会使所称药品的质量小于10.5?g,会使样品的质量分数偏低,正确;C、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会使V(H2SO4)偏小,从而使样品的质量分数偏小,正确;D、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未用标准H2SO4溶液润洗,会使V(H2SO4)偏大,从而使样品的质量分数偏大,错误;E、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直接盛待测溶液,对测定结果无影响,错误,选BC;③甲基橙的变色范围3.1——4.4,达到滴定终点时,硫酸会与锥形瓶中的碳酸钡反应,造成所用硫酸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不可行。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8分
)请根据要求设计分离
和提纯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案。
1.实验室中用KClO3在MnO2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从反应后的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分离、回收这两种物质,需要使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
2.现有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粉末,请参照下图的溶解度曲线,设计实验方案提纯硝酸钾。

实验方案:_____?
?
?__。
参考答案:
1.过滤?蒸发? 2
.(1)将样品溶于100℃的水中配成饱和溶液
(2)冷却热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3)过滤得到晶体?(4)重结晶得到更纯净的硝酸钾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用萃取法把碘水中的碘与水分离
B.用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的NaCl
C.把大豆磨碎后,用水溶解其中的可溶性成分,经过滤后,分成豆浆和豆渣
D.用蒸馏法除去色拉油中混有的一定量的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色拉油不溶于水,应该通过分液法分离,选项D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