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氢氰酸(HCN)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HCN易溶于水
B.1mol/L氢氰酸溶液的pH约为3
C.10 mL1mol/LHCN恰好与10 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D.HCN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溶液的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弱电解质的证明,是基于与强电解质对比进行的。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最大的区别就 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而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只要证明有电离平衡存在, 就证明了弱电解质。据此可知选项B正确。酸性强弱和溶解性没有关系,A不正确;C只能说明HCN是一元酸,不正确;D没有指明再相同条件下,不能说明,答案选B。
考点:考查弱酸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化学性质中不属于铝和铁共有的是
A.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
B.都能与氧气反应
C.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D.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长期食用铝含量过高的膨化食品,会干扰人的思维、意识与记忆功能,引起神经系统病变.摄入过量的铝,还能引发软骨症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铝对人体有害,故禁止使用铝锅等饮具
B.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主要成分是Al(OH)3,因此铝元素超标对人体无影响
C.膨化食品中的铝元素超标可能来自添加剂明矾
D.土壤的主要成分是Al2O3·2SiO2·2H2O,因此粮食中含有较多的铝元素,人过多食用含铝元素的食品显然也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M、N两溶液,各含下列14种离子中的7种:Al3+、Cl-、Na+、K+、NO3-、OH-、S2-、MnO4-、Fe3+、AlO2-、CO32-、NH4+、SO42-、H+.已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则N溶液里的阴离子应该是
A.OH-、S2-、CO32-
B.MnO4-、SO42-、NO3-
C.Cl-、NO3-、SO42
D.AlO2-、MnO4-、SO4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由H+、NH4+、Fe3+、A13+均能与OH-反应,则M中的阳离子为K+、Na+,N中的阳离子为H+、NH4+、Fe3+、A13+,则与N中阳离子反应的阴离子应在M中,剩余的阴离子在N中,以此来解答.
解答:由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可知,Al3+、Fe3+、NH4+、H+与OH-,不能大量共存,且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所以Al3+、Fe3+、NH4+、H+在N溶液中,OH-在M溶液中,由此知,M溶液呈碱性,N溶液呈酸性.
N溶液呈酸性,能和酸反应的离子AlO2-、CO32-、S2-不能在N溶液中,只能在M溶液中,高锰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不能和氯离子、硫离子共存,所以氯离子和硫离子存在于M溶液中,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Na+、K+也在M溶液中,M、N两溶液各含下列14种离子中的7种,所以NO3-、SO42-在N溶液中.
由以上分析知,M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Cl-、Na+、K+、OH-、S2-、AlO2-、CO32-.
N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Al3+、NO3-、MnO4-、Fe3+、NH4+、SO42-、H+.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难度较大,注意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阳离子有四种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熟悉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氯气性质活泼,能够与大多数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白雾
B.红热的铁丝、铜丝都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C.将氯气通入硫酸铜溶液中,可以使溶液的蓝色褪去
D.用氯气制漂白粉是为了得到易贮存的漂白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极易溶于水的HCl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液态小颗粒为白雾.红热的铜丝、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和FeCl3均为棕黄色固体小颗粒,都生成棕黄色烟.氯气用于漂白,起漂白作用的不是氯气本身,而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该物质只能使有机色素被氧化而褪色,不能使无机物的离子(如Cu2+)等褪色.漂白粉和氯气均可作漂白剂使用,且氯气更有效,但氯气有剧毒,又不易贮存,制成漂白粉便于贮存和使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