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42-
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含有大量的H+
D.验证某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则证明含Cl-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萃取操作时,振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放气,放气是通过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进行的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稀HNO3有不溶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某无色溶液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下层溶液显紫红色,则原溶液中有I-
D.某无色溶液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原溶液含有Na+无K+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某无色透明溶液只可能含有NH4+、K+,Cu2+,Ca2+,SO42-,CO32-,Cl-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沉淀滤出.
(2)上述沉淀有一部分溶于稀HNO3.
(3)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试判断,该溶液中肯定有______离子,肯定没有______离子,可能有______离子.
(4)检验NH4+的方法是______
(5)检验K+的方法是______.
参考答案: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u2+,
(1)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生成的沉淀可能为BaSO4或BaCO3,其中BaCO3可溶于稀硝酸,将沉淀滤出,产生的沉淀可部分溶于稀硝酸,说明含有SO42-、CO32-离子,则一定不含Ca2+离子,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一定含有K+离子,
(3)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能为Ag2SO4、Ag2CO3或AgCl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离子,
故答案为:K+、SO42-、CO32-;Cu2+、Ca2+;Cl-;
(4)根据氨气为碱性气体设计实验方法,方法是:取少量待测物与强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故答案为:取少量待测物与强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5)检验钾离子的方法为:通过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如果火焰呈紫色就说明有钾离子,
故答案为:通过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如果火焰呈紫色就说明有钾离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KMnO4溶液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一定会产生误差
C.向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制Fe(OH)2,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不能插入试管中
D.用坩埚钳夹持点燃的镁带,伸人收集满CO2的集气瓶中(瓶底铺有细干沙),发现镁带能继续燃烧,瓶壁上出现白点及黑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腐蚀橡皮管;
B.pH试纸能润湿相当于将溶液稀释;
C.氢氧化铁容易被氧化;
D.Mg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
解答:A.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腐蚀橡皮管,应用酸式滴定管,故A错误;
B.pH试纸使用时不能润湿,否则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可能会产生误差,故B错误;
C.胶头滴管必须插入FeSO4溶液的液面以下,以防新制的氢氧化铁被氧化,故C错误;
D.Mg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黑色颗粒是碳,白色物质是氧化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难度不大,注意Mg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黑色颗粒是碳,白色物质是氧化镁.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取出少量待测物放入试管中,然后?
[? ]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