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实验目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先变红后退色的原因。
[分析与猜想]
(1)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2Na2O2 + 2H2O =" 4NaOH" + O2↑,往过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本应只会变红而不会退色,而实验中发现酚酞变红后又退色。由此提出如下的猜想:
A.氧气有漂白性
B.氢氧化钠有漂白性
C.?
[实验与判断] 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编号
| 1
| 2
| 3
|
实验装置
| 
| 
| 
|
验证猜想
| ??
| ? C?
| ??
|
实验现象
| 溶液变红后不退色
|
实验说明
| 1、2的实验中NaOH溶液是用?(填“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钠固体”、“过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制的。
|
?
(2)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发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钠元素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溶液中还生成了一种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X,X的化学式是?。
(3)可用右图装置对溶液中不很稳定的物质进行探究,在①处装入的物质是?(填选项,下同),②处装入的物质是?。

A.酚酞试剂?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
C.二氧化锰? D.氢氧化钠固体配制的溶液
(4)气体③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没有写出X来,原因是?。
参考答案:(1)氧气和氢氧化钠共同作用具有漂白性? B? A?氢氧化钠固体(各1分共3分)
(2)H2O2
(3)B C (各1分)
(4)O2(1分)? H2O2不稳定,已分解
本题解析:(1)结合A、B,C的猜想是氧气和氢氧化钠共同作用具有漂白性,所以实验1对应的是B,实验3对应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的,因为氧化钠固体空气中易变质,造成所配溶液?不纯,过氧化钠固体与水作用除生成氢氧化钠外还会有氧气生成,给实验带来干扰
(2)钠元素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即氢氧化钠,另一种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X应是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2O2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氧气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所以①处装
入的物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选B,②处装入的物质是二氧化锰,选C。
(4)气体③是氧气,因为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产生氧气,所以在书写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方程式时不写出
本题难度:一般
2、计算题 (8分)有一种白色粉末是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称取4.42g灼烧至恒重,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2.00g沉淀,灼烧后的残渣能与30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该白色粉末灼烧后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原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3)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1)0.448L?(2) NaHCO3?3.36g? Na2CO3?1.06g?(3)2mol·L-1
本题解析:(1)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产生2.00g沉淀,则n(CaCO3)=0.02mol,所以产生的CO2 0.02mol,体积为0.02mol×22.4L/mol=0.448L。
(2)2NaHCO3
Na2CO3+CO2↑+H2O,Na2CO3受热不分解,根据CO2为0.02mol可知NaHCO3为0.04mol则NaHCO3为0.04mol×84g/mol=3.36g。Na2CO3为4.42g-3.36g=1.06g。
(3)残渣能与30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为NaC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n(Na+)=n(Cl-),所以n(Cl-)="0.04mol+" 0.01mol×2=0.06mol。则c(HCl)=
点评:本题非常简单基础,只要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2007年1月17日,中韩锂电池技术交流会在深圳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锂电池作为新型的高能电池,发展极为迅速。
已知锂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与其他碱金属差异较大,却与镁相似。下面是有关锂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锂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氧化锂而不是过氧化锂
B.碳酸锂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锂大
C.碳酸锂受强热能分解成Li2O和CO2
D.锂和水的反应不如钠和水的反应剧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锂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氧化锂,A选项说法正确;根据MgCO3和Mg(HCO3)2的性质推断,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根据碱金属的性质递变规律,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有一包白色粉末,取出少量溶于水,用铂丝蘸取少许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看,则呈浅紫色。另取少量粉末加热,没有气体产生,但加入稀盐酸后,则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稀盐酸至过量后,再加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试问: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哪几种离子?写出上述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含有K+、Na+、CO
、SO
离子方程式为:CO
+2H+
CO2↑+H2O
Ca2++2OH-+CO2
CaCO3↓+H2O
Ba2++SO
BaSO4↓
本题解析:从焰色反应可知粉末中含有K+、Na+。加热无气体放出,说明无HCO
,加入盐酸放出的无色无味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说明有CO
;在酸性环境下加入Ba(NO3)2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SO
,所以粉末中含有K+、Na+、CO
、SO
。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将2 mol NaHCO3和一定量的Na2O2固体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使其反应,经测定无Na2O2剩余,则最后所得固体的物质的量(n)为(?)
A.1mol<n≤2mol
B.1mol<n≤4mol
C.2mol<n≤4mol
D.n>4mol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采用极值法进行计算,Na2O2最小值的极限为0,2 mol NaHCO3分解生成1mol Na2CO3;Na2O2最大值为恰好与2mol NaHCO3分解产生的CO2、H2O完全反应,1mol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1mol碳酸钠,1mol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2mol氢氧化钠,再加上2 mol NaHCO3分解生成的1mol Na2CO3,则最后所得固体的物质的量为4mol。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