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mol?(L?min)-1.
2、填空题 (16分)某校高三同学高考前重做以下两个课本实验,请你回答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铝热反应实验:取磁性氧化铁粉按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如图)进行铝热反应,将反应
后所得“铁块”溶于盐酸,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发现溶液变血红色。

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因“铁块”中可能混有没反应完的
磁性氧化铁外,还有一种可能原因是 。
② 若要证明反应所得“铁块”中含有金属铝,可用 (填化学式)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
KI在经酸化的溶液中被空气氧化的反应式为:4H+ + 4I-+ O2 = 2I2 + 2H2O。该反应的速率受温度、酸度、溶剂、试剂浓度等影响,可用淀粉与碘的显色反应来观测该反应的速率。已知,淀粉与碘的显色反应在温度升高时灵敏度会降低,高于75℃则不能显色;淀粉浓度越高显色越灵敏、颜色也越深。
实验小组拟用0.8 mol·L-1 KI溶液、0.1 mol·L-1H2SO4溶液、淀粉溶液等来探究温度、酸度对上述反应速率的影响,他们做了A—C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 温度/℃
| H2SO4体积/mL
| KI溶液体积/mL
| H2O体积/mL
| 淀粉溶液 / mL
| 出现蓝色时间 /s
|
A
| 39
| 10
| 5
| 5
| 1
| 5
|
B
| TB
| 10
| 5
| 5
| 1
| 没出现蓝色
|
C
| 5
| 10
| 5
| 5
| 1
| 39
|
D
|
|
|
|
|
| t
|
①为确保A组实验在39℃下进行,应采用的控温操作方法是 。
②A—C三组实验时,都加入了5mL水,其目的是 。
③B组实验中“没出现蓝色”,原因是 。
④请你为小组设计D组实验方案(在表格空白处填入你设计的5个数据),以帮助小组完成探究目标。
⑤按你设计的实验数据,请你预测一个t值,并写出与你预测相对应的探究实验结
论 。
3、选择题 将1 mol CO和2 mol H2充入一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在250℃、T℃下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 ΔH=a kJ/mol,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250℃时,0~10 min H2反应速率为0.015 mol/(L·min)
B.平衡时CO的转化率:T℃时小于250℃时
C.其他条件不变,若减小容器体积,CO体积分数增大
D.a<0,平衡常数K:T℃时大于250℃
4、选择题 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加反应物量
5、计算题 将对H2相对密度为3.6 的N2与H2组成的混合气0.5 mol 通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平衡时容器内压强比反应前少了24%。求:
(1) 反应前混合气中N2和H2的质量比。
(2) 平衡混合气中,含氨的体积分数。
(3) 平衡时N2、H2的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