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Na+,K+,Cl-,NO3-
B.Ca2+,Cl-,HCO3-,H+
C.Na+,K+,MnO4-,NO3-
D.Cu2+,K+,OH-,SO4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溶液无色,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根据溶液中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解答:A、溶液无色,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故A正确;
B、溶液无色,HCO3-与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溶液中含有MnO4-,呈紫红色,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溶液中含有Cu2+,呈蓝色,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题目中溶液呈无色的要求,把握离子间反应的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表示一个原子的M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A.3s23p63d2
B.3d10
C.3s23p64s2
D.3s23p33d5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中,若3d上有10个电子,则3s、3p上必须排满电子,因此M电子层上电子数应大于18;C项中有8个,D项中3d上有5个电子,则3p上应该充满为3p6,故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共价键的强弱没有直接的关系
C.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有极性共价键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极性共价键
E.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时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关于X、Y、 Z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三种元素的单质跟氢气反应时,X单质最剧烈
B.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
C.ZO2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单质
D.由氢、氧和Z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即分别属于第一二三周期,根据其所在位置可推断,X为元素He,Y为F元素,Z为S元素。故A错误,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活泼性最弱;B正确,根据元素周期律,氢化物的稳定性,同周期从左往右依次增强,同主族从上往下依次减弱,因此,HF>H2O>H2S,即Y的比Z的强;C错误,根据电子得失守恒,SO2与H2SO4不能反应生成S单质;D错误,由H、O、S三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考点:短周期元素的推断,氢化物的稳定性,化学键
点评:本题考查短周期元素的推断以及元素性质,对元素周期表熟悉就容易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构,性”的原理。较为简单。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制备Fe(OH)3胶体不能长时间加热;
B.Na2CO3溶液中存在:CO32-+H2O
HCO3-+OH-,加入BaCl2发生:CO32-+Ba2+=BaCO3↓,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
C.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D.乙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解答: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应停止加热,否则生成的胶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聚沉,故A错误;
B.Na2CO3溶液中存在:CO32-+H2O
HCO3-+OH-,溶液呈碱性,加入BaCl2发生:CO32-+Ba2+=BaCO3↓,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碱性减弱,故B正确;
C.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生成,应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否则不能观察到红色沉淀,故C错误;
D.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但乙醇易挥发,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乙醇可使高锰酸钾褪色,不能确定是否生成乙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本题注意乙醇的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