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苏州市2008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化学,5)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分液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将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被蒸馏的石油液面下,且不触及蒸馏烧瓶的底部
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并平视滴定管内液面
D.称量时,将纯碱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将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故分液时,密度大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倒出,所以A项正确;蒸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时蒸气的温度,故将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处,所以B项错误;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眼睛注视着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故C错误;由于纯碱水解呈碱性,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50mL的酸式滴定管中,某浓度HCl溶液在30mL处,则该HCl溶液的体积为
A.大于30mL
B.等于30mL
C.大于20mL
D.等于20m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滴定管下端无刻度,便盛装有溶液,故溶液的体积大于20ml(50—30=20ml)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稀硫酸;
②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117.7 g氯化钠晶体;
④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3.10 mL溴水;
⑤用瓷坩埚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
⑥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 0.2 mol·L-1的NaOH溶液;
⑦用浓盐酸清洗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
⑧将浓硝酸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A.①②④
B.②③④⑤
C.③⑥⑦
D.②⑤⑥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量取5.2 mL稀硫酸应选10 mL量筒,①错。苯和CCl4可以混溶,②错。溴水可以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④错。瓷坩埚成分中含SiO2,可以和钠的化合物在高温时反应,⑤错。浓硝酸见光受热易分解,应用棕色试剂瓶保存,⑧错。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当溶液中出现较多固体应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错,如果没有试管夹,绝对不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会烫伤;其他三个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A.用NH4Cl、Ca(OH)2制备NH3时,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吸收尾气

B.制备Fe(OH)2时,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要插入亚铁盐溶液中再挤出NaOH溶液
C.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中装置可防止倒吸导致的反应容器破裂类的事故发生;B项中操作主要是防止NaOH溶液在滴入亚铁盐溶液过程中带入空气;C项中操作可避免固体受热时可能产生的水蒸气液化后倒流导致的试管破损;D项中操作可防止加热时可能产生的爆炸。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