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即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各物质的浓度也不再变化,表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数据是
[? ]
A.υA = 0.5mol/(L·s)
B.υB = 0.3mol/(L·s)
C.υC = 0.8mol/(L·s)
D.υD = 1.0mol/(L·s)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1)下列方法可以证明2HI(g)
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molHI;
②一个H-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反应速率v(H2)=v(I2)=0.5v(HI)时;
④C(HI)=c(H2)=c(I2)=2:1:1且保持不变;
⑤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2)硫酸生产中炉气转化反应为:2SO2(g)+O2(g)
2SO3(g)。研究发现,

SO3的体积分数(SO3%)随温度(T)的变化如上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曲线I上A、C两点反应速率的关系是:VA>VC
C. 反应达到B点时,2V正(O2)=V逆(SO3)
D.已知V2O5的催化效果比Fe2O3好,若I表示用V2O5作催化剂的曲线,则II是Fe2O3作催化剂的曲线
参考答案:(1)②④⑤?(2)AC
本题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所以④⑤正确。①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但不能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正确。②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且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正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③中的关系始终是成立,不正确。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因此气体的总 物质的量、体积和压强始终是不变的,⑥不能说明。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⑦不正确,因此答案选②④⑤。
(2)根据图像可知,当三氧化硫的含量达到最大值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继续升高温度,含量反而降低,这说明正方应时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A、C正确;C点温度高于A点温度,所以C点反应速率大于A点反应速率,B不正确;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则平衡时三氧化硫的含量是不变的,D不正确,答案选AC。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平衡状态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的可逆反应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12分)在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5 mol? N2和8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当反应进行到2 min时,测得容器内有4 mol NH3。则:

(1)2 min时,容器内n(N2)==?,c(H2)==?。
(2)2 min内,以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3)2 min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与反应前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
参考答案:(1)3 mol;0.4mol·l-1(各3分)
(2)0。2mol·L-1·min-1(3分)
(3)9:13(3分)
本题解析:考查可逆反应的有关计算。在可逆反应的计算中往往采用三段式进行列式计算,即根据反应式分别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和平衡(或某时刻)量,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列式即可。
N2?+? 3H2
2NH3
起始量(mol)? 5? 8? 0
转化量(mol)? 2? 6? 4
2min后(mol)? 3? 2? 4
所以2min时容器内氮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
氢气的浓度为
以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与反应前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它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农药、涂料、染料、汽车和国防等工业中。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
CO(g)
2H2(g)
CH3OH(g)
Q
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 250℃
| 300℃
| 350℃
|
K
| 2.041
| 0.270
| 0.012
|
?
(1)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D.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2)由表中数据判断Q?0 (填“>”、“
”或“<”),要提高CO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
是(?)
A.加入催化剂? B.充入CO? C.充入H2? D.升温
(3)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10min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
mol/L,则以CH3OH表示的反应速率v
?mol /(L·min),
CO的转化率为?。
(4)原料CO和H2可以由C和H2O反应制取,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s)
CO2(g)
2CO(g)?平衡常数K1
C(s)
H2O(g)
CO(g)
H2(g)?平衡常数K2
CO(g)
H2O(g)
H2(g)
CO2(g)?平衡常数K3
则K1、K2、K3之间的关系是:?。
参考答案:
(1)BD ?(2分)
(2)>(1分)、C (1分)
(3)0.08 ?(1分)? 80% ?(1分)
(4)K2=K1·K3 (2分)
本题解析:
(1)A恒容密闭容器,体积不变,都是气体,质量守恒,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做平衡标志,错误;B正确;C生成CH3OH和消耗CO的速率是同向速率,错误;D正确。
(2)由表可知,T升高,K减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Q>0。提高CO转化率,反应正向进行,选C。
(3)?CO(g)
2H2(g)
CH3OH(g)
Q
初浓度:? 1? 3? 0
变浓度? 0.8? 1.6? 0.8?
平衡? 0.2
v
0.8/10=0.08(mol/L·min)
CO的转化率=" 0.8" /1*100%= ?80%
(4)①C(s)
CO2(g)
2CO(g)?平衡常数K1
②C(s)
H2O(g)
CO(g)
H2(g)?平衡常数K2
③CO(g)
H2O(g)
H2(g)
CO2(g)?平衡常数K3
②=①+③ 所以K2=K1·K3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