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现象和胶体的通性无关的是( )
A.用一束光线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道
B.将氢氧化铁胶体加入浑浊的泥浆水中可加速泥浆水沉降
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盐酸可使液体的颜色由红褐色变黄色
D.氢氧化铁胶体是均一的稳定的
参考答案:A、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故A与胶体通性有关;
B、将氢氧化铁胶体加入浑浊的泥浆水中可加速泥浆水沉降,利用的是吸附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会发生聚沉,故B胶体通性有关;
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盐酸可使液体的颜色由红褐色变黄色,是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C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D、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故D与胶体的通性有关;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简答题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纯净物中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参考答案:A.根据纯净物中的元素组成,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故A正确;
B.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与溶液导电能力强弱无关,故B错误;
C.根据分散系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不是根据否具有丁达尔现象,故C错误;
D.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为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解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是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2003年1月5日,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太空进行了用于“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提纯”的电泳技术实验.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泳就是指电子在水中游泳
B.悬浊液粒子也具有电泳现象
C.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可能产生电泳现象
D.氢氧化铁胶体电泳时,其胶体微粒向阳极移动
参考答案:A、因电泳是胶体粒子在外电压的作用下的定向移动,不是电子在水中游,故A错误;
B、因悬浊液粒子不带电,则不具有电泳现象,故B错误;
C、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性,吸附离子而带电,故在电场作用下可能产生电泳现象,故C正确;
D、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电泳时其胶体微粒向阴极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0月17日,金阳出现大雾天气,致使汽车行驶缓慢,下列关于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雾中水滴的直径小于1nm
B.雾中水滴的直径在1nm~100nm间
C.不会产生丁达尔现象
D.无法确定雾中水滴的直径大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1微米=1×10-6m)的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新型电动汽车,可以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B.灰霾天气形成与部分颗粒物在大气中形成了胶体物质有关
C.空气中的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2.5的表面,从而进入人体
D.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参考答案:A.大力发展新型电动汽车,可以减少燃油汽车的数量,故A正确;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能在1至100nm之间,部分颗粒物在大气中可能形成胶体,故B正确;
C.空气中的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2.5的表面,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故C正确;
D.砷是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