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  )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固体
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
 
	参考答案:A.砹单质属于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故A正确;
B.在卤族元素中,砹的非金属性最弱,氢化物的稳定性较差,易分解,故B错误;
C.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熔沸点逐渐增大,则砹是有色固体,故C正确;
D.卤族元素对应的AgX,除AgF溶于水外,气体AgX都不溶于水,故D正确.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①热稳定性:CH4> NH3> H2O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F>O>N ③碱性:NaOH>Mg(OH)2>Al(OH)3 ④原子半径:O> Na> Mg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具有漂白性
B.用氢氟酸雕刻玻璃,是由于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
C.向50 mL 18 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等于0.45 mol
D.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制容器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氯气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A错;4HF+SiO2 SiF4↑+2H2O,B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所以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SiF4↑+2H2O,B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所以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0.05 L×18 mol·L-1="0.45" mol,C错误;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制容器贮存,是因为常温下铝与浓硝酸发生了钝化,钝化是浓硝酸与铝反应,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D错。
×0.05 L×18 mol·L-1="0.45" mol,C错误;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制容器贮存,是因为常温下铝与浓硝酸发生了钝化,钝化是浓硝酸与铝反应,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D错。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某教师在上《元素周期表》复习课时,组织了一个“介绍自己”的活动:

我们班级中共有44位同学,分为8个小组,按从左到右分别为IA、IIA…VIIA、0族,从上到下分别为第一、二…六周期.座位上的每一位同学对应一种元素,请在下列问题中符合要求的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
请你一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周期IVA族的元素对应座位号是_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2)座位号为22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3)比较座位号为18、19对应的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4)课堂中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安排会导致他们没有对应的元素,则学生对应的座位号是______.
 
	参考答案:(1)最右边为0族,第三周期IVA 族的元素为Si,则其座位号为16,其质子数为14,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故答案为:16;

;  
(2)座位号为22的元素为Ca,位于第四周期第IIA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IIA族;
(3)座位号为18、19对应的元素分别为S、Cl,能说明氧化性强弱的离子反应为Cl2+S2-=S↓+2Cl-或Cl2+H2S=2H++S↓+2Cl-,
故答案为:Cl2+S2-=S↓+2Cl-或Cl2+H2S=2H++S↓+2Cl-;  
(4)因1为H,4为He,则2,3没有相应的座位号,故答案为:2,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元素的以下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不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是
A.化合价
B.原子半径
C.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D.相对原子质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不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化合价、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