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2NA个核外电子
B.常温常压下,当活泼金属转移2NA个电子时,可从盐酸中置换出22.4LH2
C.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A、氦气是单原子分子;
B、常温常压下,当活泼金属转移2NA个电子时,生成氢气物质的量为1mol,但体积不是2.24L;
C、1?mol?Cl2参加反应,可以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是氯气做氧化剂,转移电子数不一定为2NA;
D、含NA个Na+的Na2O物质的量为0.5mol,溶解于1?L水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体积不是1L,所以物质的量难度不是1mol?L-1 .
解答:A、氦气是单原子分子;1mol氦气含有2NA个核外电子,故A正确;
B、常温常压下,当活泼金属转移2NA个电子时,生成氢气物质的量为1mol,但体积不是2.24L;故B错误;
C、1?mol?Cl2参加反应,可以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是氯气做氧化剂,转移电子数不一定为2NA;故C错误;
D、含NA个Na+的Na2O物质的量为0.5mol,溶解于1?L水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体积不是1L,所以物质的量难度不是1?mol?L-1 ,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的应用,主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体积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计算,溶液浓度的分析判断,根据是理解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对于下列化学事实的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A.浓硝酸需要在棕色瓶中保存,以防止硝酸见光分解
B.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稀硫酸,能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的现象
C.向石蕊试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证明溶液一定含CO3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浓硝酸不稳定,见光分解;
B.根据胶体的性质,加入稀硫酸产生聚沉现象,随后H2SO4与Fe(OH)3反应;
C.Cl2通入溶液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有CO2、SO2等;
解答:A.浓硝酸不稳定,见光分解,需要在棕色瓶中保存,故A正确;
B.根据胶体的性质,加入稀硫酸产生聚沉现象,随后H2SO4与Fe(OH)3反应,所以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的现象,故B正确;
C.Cl2通入溶液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石蕊试液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溶液红色褪去,故C正确;
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则溶液中可能存在HCO3-、SO32-、HSO3-、CO3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和保存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胶体的性质,如聚沉.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a?mol氢气分子和a?mol氦气分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质子数
C.质量
D.体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m=nM、V=nVm、N(分子数)=nNA及分子的构成、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计算比较.
解答:A.根据N(分子数)=nNA知,物质的量相等的氢气和氦气,其分子数相等,一个氢气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一个氦气分子中含有一个氦原子,所以其原子个数不等,故A错误;
B.根据N(分子数)=nNA知,物质的量相等的氢气和氦气,其分子数相等,一个氢气分子中含有2个质子,一个氦气分子中含有2个质子,所以含有的质子数相等,故B正确;
C.根据m=nM知,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其质量与摩尔质量有关,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氦气的是4g/mol,所以其质量不等,故C错误;
D.气体摩尔体积未知,导致无法判断其体积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注意氦气是单原子分子,为易错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分散系中,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
B.食盐溶液
C.蔗糖溶液
D.碘的酒精溶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是一种均一介稳定的分散系.
解答: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如我们熟悉的豆浆、血液、淀粉溶液、墨水、颜料等均属于胶体,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特点,要熟记教材中提到的胶体的例子,是对基础内容的考查,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配制500ml?1.0mol/L?稀H2SO4,需要18mol/L?浓H2SO4约多少ml?
A.500
B.100
C.28
D.18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计算公式可用c(稀)×V(稀)=c(浓)×V(浓).
解答: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根据c(稀)×V(稀)=c(浓)×V(浓),
则有:0.5L×1.0moL/L=V×18moL/L,
V=
=0.028L,即28m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利用c(稀)×V(稀)=c(浓)×V(浓)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