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2分)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图中某种物质M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A C B D (2)① FeCl3 ② 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物质,若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
本题解析:(1)氢气属于单质,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的范畴,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是生成的碳酸导电,二者不属于电解质,含有钠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钠和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氧化钠中有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氯化钠和氯化铁是能电离出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所以答案为:A、C、B、D;(2)①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氯化铁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所以M的化学式为:FeCl3;②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溶液没有,所以可以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物质,若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
考点:考查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胶体的重要性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胶体是常见的一种分散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胶体属于介稳体系?B.配制的硫酸铜溶液也会发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D.工厂中静电除尘装置利用了胶体带电的性质
(2)Fe(OH)3胶体的制备:饱和FeCl3溶液呈______色,向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色.此时应停止加热,否则会有______等现象.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Fe(OH)3胶体的性质:制得的Fe(OH)3胶体中Fe(OH)3胶粒直径介于______之间,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______(阴、阳)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若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参考答案:(1)A.胶体比较稳定,属于介稳体系,故A正确;
B.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无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
C.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故C正确;
D.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荷,故D错误.
故答案为:BD;
(2)饱和FeCl3溶液呈黄色;向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胶体加热能发生聚沉,产生沉淀,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加热?.?Fe(OH)3(胶体)+3HCl,故答案为:黄;红褐;产生沉淀;FeCl3+3H2O?加热?.?Fe(OH)3(胶体)+3HCl;
(3)胶粒直径介于 1~100nm之间,Fe(OH)3胶粒带正电,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加入电解质溶液能发生聚沉,故答案为:1~100nm;?阴;产生沉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与分散系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C.溶液与胶体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并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