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硝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
④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⑤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⑥将镁条和铝片用导线连接再插进稀NaOH溶液,镁条上产生气泡
⑦某溶液加入NaOH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NH4+( )
A.①④⑤⑦
B.③④⑦
C.①②⑥
D.②③⑤⑥
参考答案:①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操作正确,故①正确;
②配制硫酸溶液时,将浓硝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故②错误;
③氯水有强氧化性,有漂白性能将PH试纸漂白,故③错误;
④因稀HNO3可与银反应,所以可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故④正确;
⑤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故⑤正确;
⑥镁条和铝片在稀NaOH溶液中不能构成原电池,再铝片上产生氢气,故⑥错误;
⑦加入NaOH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原溶液含有NH4+,故⑦正确;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5 g KCl固体
B.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量取20. 00 mL待测NaOH溶液用20mL量筒
C.将干燥的pH试纸浸入某溶液一会儿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以测定该溶液的pH
D.配制0.1 mol·L-1的硫酸溶液时,将量取的浓硫酸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不正确,应该用碱式滴定管,C不正确,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再试纸上,D不正确,浓硫酸应该早烧杯中稀释,所以正确的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作为末温度
B.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先用稀硫酸进行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进行检验
C.为了加快过滤速度以及得到较干燥的硅酸白色胶状沉淀可以采用抽滤的方法
D.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固定相中分配的更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来的放热量,用反应的最高温度为末温度,溶液初始温度为初温度,初末温度做差,再利用溶液的比热容、溶质摩尔数等代入计算公式,可以求得反应的中和热,故A正确;B.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先用稀硝酸进行酸化,然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不能使用硫酸酸性,因为硫酸根离子能够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故B错误;C.采用抽滤的方法可加速过滤,并使沉淀抽吸得较干燥,但不宜过滤胶状沉淀和颗粒太小的沉淀,因为胶状沉淀易穿透滤纸,颗粒太小的沉淀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故C错误;D.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更多,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故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观察下图,若用1 L水来代表地球上的总水量,要比较精确地量取地球上的淡水量,应选择的仪器是:

A.10 mL量筒
B.50 mL烧杯
C.100 mL量筒
D.50 mL量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地球上淡水占3%,1L水的3%即30mL,量取30mL水应选用50mL量筒。
点评:选择量筒量取液体时,应选择接近量程的量筒,本题不要选100mL的量筒,误差大而且残留在量筒内壁的液体多。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12分)某化学探究学习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配制100mL 3.6 mol·L-1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 mol·L-1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
(2)下列实验步骤是配制溶液所必需的步骤,请使用各步骤的编号按照实验操作时的顺序进行排序(只填各步骤的编号)?。
①溶解并恢复至室温;②定容;③计算;④转移;⑤量取;⑥洗涤并转移;⑦反复倒转摇匀。
(3)实验中除了需要50mL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
(4)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
(5)该小组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张注射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分子式为C6Hl2O6,相对分子质量为180)溶液的标签,如下图所示。

则该溶液中含水?g;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参考答案:(12分,每空2分)
(1)20.0mL(或20mL,无单位不得分)?
(2)③⑤①④⑥②⑦。
(3)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每答对1个得1分,容量瓶无容积不得分);
(4)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
(5) 237.5;? 0.28 mol·L-1(无单位不得分)
本题解析:
⑴100mL× 3.6 mol·L-1="18" mol·L-1×V,V=20.0mL;⑵③⑤①④⑥②⑦;(3)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4)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
⑸溶液中含水250g―12.5g=237.5g,C=12.5g÷180g/mol÷0.25L=0.28 mol·L-1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