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A、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要用结晶法从A、B混合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小题1:取50g混合物,溶于100g热水,然后冷却至20℃。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
小题2:取Wg混合物。溶于100 g的热水,然后冷却至10℃若仍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请写出下列两种情况下,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A%)应满足什么关系式。(以W、a、b表示)
当W<a+b时,A%_____________
当W>a+b时, A%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40%
小题2:>
;? ≥
本题解析:
小题1:在20℃时,若要B不析出,该溶液中B的质量不能超过20 g,由于A、B质量共50g,所以这时A的质量超过30 g,大于它的溶解度,A析出。符合题意。即50 g×B%≤20 g,B%≤40%。
小题2:根据题意应满足下列关系式
解得:
显然,答案应取(1)(2)两解之较大者。
根据差值比较法有:
当W<a+b时, 因为
所以
(1)式A%>
为解
当W>a+b时,因为
所以
(2)式A%≥
为解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 )
A.硬水浑浊、软水澄清
B.硬水含有杂质、软水含杂质少
C.硬水是不纯净水,软水是纯净水
D.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参考答案:A、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不一定混浊,只有含有不溶性杂质的水才混浊,故A错误.
B、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其它杂质不一定比软水多,故B错误.
C、软水中也可能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硬水和软水都是混合物,故C错误.
D、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D符合二者定义,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
B.氯化铝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了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C.凡是均一、透明的、没有丁达尔现象的液体都是溶液
D.过滤氢氧化铝胶体溶液,可得到氢氧化铝固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趁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
是(?)
A.胶体的电泳
B.胶体的聚沉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我国科学家为一个比头发丝还细的小分子恢复了磁性,由此创造了一项“世界第一”。实验时将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小分子搬上了“手术台”。这个“个头”仅为1.3纳米的小分子,其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在光电子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与研究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钴酞菁”的小分子没有胶体粒子的性质;
B.纳米材料可以应用于所有化工领域;
C.现在纳米器件都是无所不能的胶体
D.此工作实现了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 “钴酞菁” 分子的直径为1.3纳米,具有胶体颗粒的大小。因此有胶体粒子的性质;错误。B.纳米材料可以应用于在光电子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但不是所有的领域。错误。C.现在纳米器件是物质的微粒达到了胶体颗粒的大小,但不一定制成了胶体。错误。D.此工作实现了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进而可以为研制新的物质奠定坚实的基础。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