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食盐、蔗糖、醋酸、纯碱、汽油、明矾等是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
A.食盐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蔗糖与醋酸都是弱电解质
C.纯碱是碱
D.1L 2mol?L-1明矾经水解可得到氢氧化铝胶体,该胶体中胶粒数目小于2NA
参考答案:A、食盐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依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分析,蔗糖属于非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故B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C错误;
D、胶体中胶粒是氢氧化铝的集合体,1L 2mol?L-1明矾经水解可得到氢氧化铝胶体,该胶体中胶粒数目小于2NA,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B.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C.硅被用来制造高性能的现代通讯材料----光导纤维
D.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参考答案:A、普通玻璃主要含有的物质是Na2SiO3、CaSiO3、SiO2,所以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故A正确;
B、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从而使高锰酸钾褪色,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故C错误.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蛋白质溶液是胶体,所以具有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4C中含有14个中子
B.1H、2H、3H是同一种核素
C.根据酸溶液中c(H+)大小,可将酸分为强酸和弱酸
D.根据分散质颗粒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
参考答案:A.C是核内有7个质子,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14C中含有7中子,故A错误;
B.1H、2H、3H是质子数都是1,中子数分别是0,1,2,不是同一种核素,故B错误;
C.完全电离的叫强酸,不完全电离的叫弱酸,与c(H+)大小无关,故C错误;
D.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1)将上述氢氧化铁胶体装入U形管中,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加深,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2)向上述分散系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1)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故答案为:电泳;
(2)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产生聚沉现象;随着硫酸的加入,H+与Fe(OH)3发生反应
Fe(OH)3+3?H+=Fe3++3H2O,使沉淀溶解;
故答案为: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为黄色溶液,电解质使Fe(OH)3胶体聚沉,随着硫酸的加入,H+与Fe(OH)3发生反应Fe(OH)3+3?H+=Fe3++3H2O,使沉淀溶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溶液、胶体这两种分散质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