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常温下,用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 00 mL 0.1000 mol/L HCl溶液,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 20.00
B.滴定过程中,可能存在:c(Cl-)>c(H+)>c(Na+)>c(OH-)
C.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到溶液明显由无色变为红色时停止滴定
D.若将盐酸换成同浓度的醋酸,则滴定到pH=7时,a>20.00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A: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Cl溶液恰好中和,溶液呈中性,pH=7,正确
B:当向盐酸中滴入少量NaOH时,只有少量c(H+)被中和,溶液中c(Cl-)>c(H+)>c(Na+)>c(OH-),正确
C:由于存在pH突跃,实际滴定过程中根本看不到粉红色出现,直接就显示为红色,正确
D:当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醋酸等体积混合时,水解呈碱性,pH>7,为使溶液的pH=7呈中性,则a<20ml,不正确
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盐酸,若大量喝水,则胃液的pH与所喝入水的体积(V)关系曲线表达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喝入水后盐酸被稀释,c(H+)减小,pH变大。但稀释后仍是酸,故pH<7。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的H2S缓慢通入100ml, 1.5mol/LNaOH溶液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c(Na+)+ c(H+)= c(HS-)+2 c(S2-)+ c(OH-)
B.c(Na+)>c(HS-)>c(S2-)>c(H+)>c(OH-)
C.c(Na+)>[c(HS-)+c(S2-)+c(H2S)]
D.c(HS-)+c(S2-)+c(H2S)=1.0mol/L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H2S的物质的量是0.1mol,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15mol,这说明反应后生成的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和NaHS,溶液显碱性,B不正确;A符合电荷守恒,正确;C和D符合符合物料守恒,正确,答案选B。2S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综合性强,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溶液中的溶质,然后结合各种守恒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某溶液中含有SO32-、SiO32-、Br-、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②有胶状物质生成?③有气体产生?
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⑤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在人类生产、生活对能量的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请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利用能源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矿物能源是现代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全球仍主要处于化石能源时期。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生物质能
(3)下列对能源的看法合理的是? ( )。
A.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只会越用越少
B.生物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有广泛的前景
C.太阳能、氢能、核能、地热能都属于新能源
D.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因此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参考答案:(1)柴草时期 化石能源时期 多能源结构时期
(2)D (3)ABCD
本题解析: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在教材中有介绍;生物质能不属于化石能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