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参考答案:(8分)(1)①过滤?③?萃取 (2)Cl2+2I- =I2?+ 2Cl-(3)BC。(以上每空2分,但第(3)小题漏答得1分,多选得0分)
 
 本题解析:(1)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固体和液体采用过滤的方法;将碘水中的碘单质萃取出来,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即可。(2)过程②是氯气氧化碘离子的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I- =I2?+ 2Cl-。
 (3)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碘在四氯化碳或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四氯化碳或苯和水都不互溶,且四氯化碳或苯和碘都不反应,故可用四氯化碳或苯,而乙醇和乙酸与水都是互溶的,不能作为萃取剂,答案选BC。
 点评:该题以海水中单质碘的提取为载体,重点考查对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的连接掌握情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过滤、萃取、蒸馏等操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可用来分离Fe3+和Al3+两种离子的试剂是A.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氨水
 D.硫氰化钾溶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利用Al3+与过量的强碱形成 ,而Fe3+与OH-形成Fe(OH)3沉淀分离。应注意题目要求是分离而不是鉴别。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A.苯(苯酚):溴水、过滤
 B.CO2气体(HCl):饱和Na2CO3溶液、洗气
 C.淀粉(氯化钠):蒸馏水、渗析
 D.乙酸乙酯(乙酸):NaOH溶液、分液
 
 
 参考答案:A 溴易溶于苯,则不能用溴水来除去苯中的苯酚,应选择NaOH溶液反应后分液,故A错误;B.二氧化碳、HCl均能与Na2CO3溶液反应,应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故B错误;
 C.淀粉为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NaCl溶液能,则可利用渗析法除去淀粉中的NaCl,故C正确;
 D.乙酸乙酯在NaOH溶于中能水解,应选饱和碳酸钠溶液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乙烷和3-乙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乙醇和钠反应生成氢气,乙醚和钠不反应,可以鉴别,A正确;烯烃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可以鉴别,B正确;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但苯的密度小于水的,溴苯的密度大于水的,可以鉴别,C正确;甲酸乙酯和乙醛分子中均含有醛基,都能发生银镜反应,D不正确,答案选D。点评:进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如果是有机物,则需要依据官能团性质的不同进行鉴别。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符的是
 ?| ?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 A 
 | 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 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 B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 C 
 |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 溶液中有Na+,无K+ 
 |  | D 
 | 向某溶液中先加KSCN无明显现象,再滴氯水,溶液变红 
 |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选项,溶液中有可能为碳酸氢根。故错误。B选项,溶液中有可能为硫酸根,故错误。C选项,有可能含有K离子,观察钾离子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故错误。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