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可逆反应mA(s)+nB(g)
pC(g)+q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T2>T1),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到达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增大
B.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后,增大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化学方程式中一定n>p+q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温度控制在500℃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C.将相同体积、相同pH盐酸与醋酸分别稀释相同倍数,后者的pH变化值小于前者
D.打开碳酸饮料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1个条件,则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合成氨是放热反应,所以高温是不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因此选项A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其余选项都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平衡时,X、Y、Z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和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①c1∶c2=1∶3 ②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2∶3
③X和Y的转化率不相等 ④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浓度变化关系:X(g)+3Y(g)
2Z(g)
c起始/(mol·L-1)? c1? c2? c3
c平衡/(mol·L-1)? 0.1? 0.3? 0.08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所以反应中X和Y必然以1∶3消耗,因为达平衡时X和Y浓度之比为1∶3,故c1∶c2=1∶3,①正确;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应该和化学方程式对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故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②错误;由于起始时反应物是按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配料,故X和Y转化率相等,③错误;运用极限法,假设Z完全转化为反应物,c1的极限值为0.14 mol·L-1,而题设c1>0,反应又是可逆的,故④也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某温度下,将2molA和3mol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分钟后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关系为:[c(A)]a?c(B)=c(C)?c(D).若在此温度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变,则此时B的转化率为( )
A.60%
B.40%
C.24%
D.4%
参考答案: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变,说明压强变化平衡不移动,应存在a+1=1+1,a=1,
设平衡时B转化xmol,
则? A(g)+B(g)?C(g)+D(g)
起始:2mol?3mol? 0? 0
转化:xmol? xmol? xmol? xmol
平衡:(2-x)mol(3-x)mol xmol xmol
则有(2-x)×(3-x)=x2
x=1.2,
B的转化率=1.23×100%=40%,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可逆反应:2A(气) + 3B(气)
3C(气),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恒容的容器中,使一定量A和B气体反应,下列叙述能用来判断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各物质的浓度之比为c(A):c(B):c(C) = 2:3:3?
B.气体的总体积是反应开始时的 3/5?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单位时间内, 若消耗了 a mol A 物质, 同时也消耗了 1.5 a mol 的C物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各种的浓度之间不一定满足某种关系,A、B不能说明。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⑤不正确,因此C不能说明;D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且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说明,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平衡状态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的可逆反应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