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验证某RX是碘代烷,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将溶液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浓溴水振荡、静置后过滤,除去三溴苯酚沉淀
C.除去硝基苯中的硝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后
分液
D.1mol/L CuSO4溶液2mL和0.5mol/L NaOH溶液4mL混合后加入40%的乙醛溶液0.5mL,加热煮沸观察沉淀的颜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酚酞分子结构发生转化而显示不同颜色:无色酚酞结构A?红色酚酞结构B。
在化学实验课上,细心的某同学发现:当无色的酚酞溶液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溶液立刻变成红色,但是随后红色溶液又逐渐变成无色。对此,许多同学纷纷发表看法,主要有三种推测:
①红色酚酞结构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②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pH减小,红色退去;
③红色酚酞结构自动转化为另外一种无色酚酞结构C。
为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取4 mL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实验现象与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及现象,该组同学认为第①种推测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种推测也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色酚酞结构B转化为无色酚酞结构C是否为可逆反应:________(填“是”或“否”),在各个滴入适量稀盐酸又变红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色酚酞结构B的热稳定性比无色酚酞结构C的热稳定性要________(填“强”或“弱”),红色酚酞结构B转化为无色酚酞结构C是一个________(填“吸”或“放”)热的过程。
参考答案:(1)对已退色的溶液反复加热冷却,出现反复的变红和退色
(2)②④⑥组实验在密闭时变红的溶液仍能退为无色
(3)是;退为无色;加入足量盐酸,溶液酸性增强,主要以无色酚酞结构A的形式存在
(4)强;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②不宜用瓷坩埚熔融氢氧化钠固体或碳酸钠固体
③可用加热法分离NaHCO3和NH4Cl的混合物
④可用稀硝酸洗涤H2还原CuO实验后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
⑤向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可以制得Fe(OH)3胶体
⑥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可先将氯化亚铁溶解在盐酸中,再加入蒸馏水稀释,最后加入少量铁粉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①用蒸馏的方法可将海水淡化
②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可除去CO2中的SO2
③向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④向含有Mg(OH)2和Ca(OH)2的浊液中加入足量Mg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Ca(OH)2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份,蒸馏海水由于盐的沸点很高不会蒸出,故①用蒸馏的方法可将海水淡化;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反应是可逆的,除不干净,另外二氧化碳也会溶于水,所以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应将其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之中,所以②不对;③向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因为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由于氢氧化镁比氢氧化钙难溶,故向含有Mg(OH)2和Ca(OH)2的浊液中加入足量MgCl2溶液,镁离子会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使氢氧化钙不断溶解而除去。故选B,其实这题也最好是用淘汰法,很快就可解出。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下图是检验某物质某项性质的实验装置,打开分液漏斗的旋钮,往双叉试管中慢慢滴入液体b时,a、c两处即有气体M、N产生。已知:M、N分别是R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氧化物,两物质分子中原子个数相等,且每个分子均含有1个R原子,二者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7 :32。

(1)M___________,N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a、c两处分别盛有黑色物质和白色物质,它们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B可能是___________试剂。
(3)从双叉试管上部内壁,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M :H2S;N:SO2
(2)FeS;Na2SO3;盐酸或稀H2SO4
(3)有淡黄色固体和水滴生成;2H2S+SO2==3S↓+2H2O
(4)吸收过量的H2S或SO2,防止污染环境;H2S+2OH-==S2-+H2O,或SO2+2OH-==SO32-+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