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除去SO2中混有的SO3气体,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A.98.3% H2SO4
B.BaCl2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除杂原则,选择除杂剂最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或吸收杂质,不能吸收被提纯物质,不能与被提纯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注意生成被提纯的物质最好,结合选项中各物质的性质判断.
解答:A、98.3% H2SO4可以吸收SO3气体,不影响SO2气体,故A正确;
B、BaCl2溶液与SO2气体不反应,与SO3气体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除去SO3气体,故B正确;
C、饱和NaHSO3溶液与SO3、水反应,除去SO3气体,同时生成SO2气体,故C正确;
D、亚硫酸是中强酸,比碳酸酸性强,饱和NaHCO3溶液与SO2、水反应,SO2气体被吸收,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应用,主要考查气体除杂的原则不增不减,简单易分离复原,最好.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6
B.1:5
C.6:1
D.5:1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而根据方程式计算.
解答: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0,被还原,为氧化剂,
HCl中Cl元素化合价有-1→0,被氧化,为氧化剂,其中6molHCl生成1molKCl,被氧化的HCl为5mol,
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正确判断化合价的变化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金属常温下与浓硝酸反应最激烈的是
A.铝
B.铁
C.铜
D.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及较活泼金属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金属溶解,但极不活泼金属金、铂都不与硝酸反应,注意铁、铝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
解答:A.铝在常温下遇浓硝酸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反应,所以反应不剧烈,故A不选;
B.铁在常温下遇浓硝酸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反应,所以反应不剧烈,故B不选;
C.Cu与浓硝酸反应而使Cu溶解,反应剧烈,故C选;
D.金与浓硝酸不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与浓硝酸的反应,明确金属的活泼性来分析发生的反应即可解答,注意常温下Fe、Al不能完全溶解在浓硝酸中,为学生解答的易错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3O4与过量稀硝酸反应:Fe3O4+8H+=2Fe3++Fe2++4H2O
B.NH4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NaOH溶液:NH4++OH-=NH3?H2O
C.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
D.溴代乙酸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2BrCOOH+NaOH?CH2BrCOONa+H2O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
B、碳酸氢根离子优先和氢氧根离子反应;
C、等物质的量FeBr2与Cl2反应亚铁离子全部反应,溴离子部分被氧化;
D、溴原子在碱溶液中也能水解形成醇;
解答:A、Fe3O4与过量稀硝酸反应:3Fe3O4+NO3-+28H+=9Fe3++NO↑+14H2O,故A错误;
B、NH4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 NaOH溶液:HCO3-+OH-=CO32-+H2O,故B错误;
C、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等物质的量FeBr2与Cl2反应亚铁离子全部反应,溴离子部分被氧化:2Fe2++2Br-+2Cl2=2Fe3++4Cl-+Br2 ;故C正确;
D、溴代乙酸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2BrCOOH+2NaOH
CH2OHCOONa+H2O+NaBr,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和正误判断,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是解题关键,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顺序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裂化
C.干馏
D.分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生成煤焦油、煤气、焦炭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分馏是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