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A.质谱法
B.红外光谱法
C.紫外光谱法
D.核磁共振谱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质荷比最大的是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反应中H2O表现还原性的是
A.2Na+2H2O=2NaOH+H2↑
B.2F2+2H2O=4HF+O2↑
C.CO2+H2O=H2CO3
D.C+H2OCO+H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在反应中水表现还原性,即水失电子作还原剂,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2Na+2H2O=2NaOH+H2↑中,钠中的钠元素化合价升高,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钠作还原剂,水作氧化剂,故A错误;
B.2F2+2H2O=4HF+O2↑中,氟气中氟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氟气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故B正确;
C.CO2+H2O=H2CO3↑中,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则水不是还原剂,故C错误;
D.C+H2O
CO+H2中,该反应中碳中的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碳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已知CuS不溶于醋酸、浓盐酸、浓硫酸,但在浓硝酸溶解,溶液变蓝并有红棕色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结论及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CuS不溶于弱酸,能溶于强酸
B.CuS不溶于非氧化性酸,能溶于氧化性酸
C.CuS溶于硝酸,是因为硝酸氧化性强于硫酸,S2-被氧化,使溶解沉淀平衡往溶解方向移动
D.CuS溶于硝酸,是因为硝酸的酸性大于硫酸和盐酸的酸性,S2-结合H+,放出H2S气体,使沉淀溶解平衡往溶解方向移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硫化铜不溶于浓盐酸和浓硫酸;
B.硫化铜不溶于浓硫酸;
C.根据沉淀平衡移动原理知识来回答;
D.硝酸、硫酸、盐酸都是强酸,根据沉淀平衡移动原理知识来回答.
解答:A.浓硫酸是强酸,但CuS不溶于浓硫酸,故A错误;
B、浓硫酸、硝酸均是强氧化性的酸,但硫化铜不溶于浓硫酸,故B错误;
C、CuS溶于硝酸的过程是硫离子被硝酸氧化的过程,S2-被氧化,浓度减小,所以硫化铜的沉淀溶解平衡右移,使得硫化铜溶于硝酸中,故C正确;
D、CuS溶于硝酸的过程是硫离子被硝酸氧化的过程,S2-被氧化,浓度减小,所以硫化铜的沉淀溶解平衡右移,使得硫化铜溶于硝酸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硫化铜及酸的性质、难溶物的溶解平衡等知识点,正确理解题给信息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天然气的开采技术。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 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 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A.①②③
B.只有①
C.①②
D.只有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天然气作为一种气体燃料,燃烧比较充分,相对于煤、柴油等固体、液体燃料燃烧更充分,产生的污染物少;等质量的CH4和CO2,n(CH4)>n(CO2),故CH4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燃烧天然气产物为CO2和H2O,而酸雨的形成主要与SO2有关,故燃烧天然气不形成酸雨。应选C。
考点:考查天然气燃烧、能源、环境污染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注重基础,侧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源危机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0.2mol丁烷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全部缓慢通入0.5L 2mol/L NaOH溶液中,生成的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Na2CO3︰NaHCO3=3︰2
B.Na2CO3︰NaHCO3=2︰3
C.Na2CO3︰NaHCO3=2︰1
D.Na2CO3︰NaHCO3=1︰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丁烷的化学式是C4H10,所以0.2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的CO2是0.8mol。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1.0mol,则根据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NaOH+CO2=NaHCO3可知,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x+y=0.8mol、2x+y=1.0mol,解得x=0.2mol、y=0.6mol,答案选D。
考点:考查C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基础性强,侧重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C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会随着反应物用量的不同,生成不同的产物。不同有利于培养的解题能力,特别是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