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粗制的CuCl2?2H2O晶体中常含有Fe3+、Fe2+杂质.在提纯时,常先加入合适的氧化剂,将Fe2+氧化为Fe3+,下列可选用的氧化剂是______.
A.KMnO4 B.H2O2  C.Cl2水  D.HNO3
(2)己知:常温下Ksp[Fe(OH)3]=8.0×10-38,Ksp[Cu(OH)2]=2.2×10-20,㏒2=0.3.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试计算
①将溶液的pH调至PH=______时Fe3+转化为Fe(OH)3而沉淀完全.
②若CuSO4溶液的浓度为2.2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
(3)调整溶液的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
A.NaOH(aq)B.NH3?H2OC.CuO粉末D.Cu(OH)2悬浊液E.Cu2(OH)2CO3(s)
 
	参考答案:(1)加入的物质不仅要具有氧化性还引入新的杂质,反应后可以生成氯离子或水,高锰酸钾和硝酸虽然能氧化二价铁离子生成三价铁离子,能引进新的杂质离子,双氧水氧化亚铁离子同时生成水,水不是杂质,氯气氧化亚铁离子同时生成氯离子,氯离子也不是杂质,故选BC;
(2)①铁离子的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则C(OH- )=3Kw[Fe(OH)3]C(Fe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计算题  在20mL 0.0025mol·L-1 AgNO3溶液中,加入5mL 0.01mol·L-1 KCl溶液,通过计算判断是否有AgCl沉淀生成。已知Ksp(AgCl)=1.8×10-10 (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为两者体积之和)。
 
	参考答案:c(Ag+)×c(Cl-)>1.8×10-10,有AgCl沉淀生成。
	本题解析:混合后溶液中的c(Ag+)= =0.0020mol·L-1 ,混合后溶液中的c(Cl-)=
=0.0020mol·L-1 ,混合后溶液中的c(Cl-)= =0.0020mol·L-1 ,Qc = c(Ag+)×c(Cl-)=0.0020×0.0020=1×10-6 >1.8×10-10,根据溶度积规则判断。有AgCl沉淀生成。
=0.0020mol·L-1 ,Qc = c(Ag+)×c(Cl-)=0.0020×0.0020=1×10-6 >1.8×10-10,根据溶度积规则判断。有AgCl沉淀生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AgCl与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 ]
A.只有AgBr沉淀
B.AgCl和AgBr沉淀等量生成
C.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AgCl沉淀为主
D.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AgBr沉淀为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已知下表数据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 
B.该溶液中c(SO42-):[c(Cu2+)+c(Fe2+)+c(Fe3+)]>5:4 
C.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节pH到3.4后过滤,可获得纯净的CuSO4溶液
D.在pH=5的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某同学在学习硝酸与硫酸时,对两种酸与铜的反应情况进行研究,试完成下列各题。
(1)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40mL浓度均为2mol·L-1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并向其中各加入 4g束状铜丝,观察现象,试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2)充分反应后,将甲、乙烧杯混合,再使之充分反应,最终所得溶液溶质为____     ,剩余固体总质量为           g
(3)若甲中硫酸溶液体积V(V>40mL)可变,其余数据不变,则:
①当甲、乙烧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V=____    mL,若要将溶液中的Cu2+沉淀完全,应加NaOH使溶液的pH至少为____     。已知KsP[Cu(OH)2]=2.2×l0-20,1g =0.7)
=0.7)
②能否通过硫酸溶液体积的改变,使铜丝在甲、乙烧杯混合充分反应后完全溶解? 试写出推理过程________                                      。
 
	参考答案:26.(1)甲:稀硫酸只能表现酸的氧化性,而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不能将氢置换出来
(1分)。  乙:铜丝逐渐溶解,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变蓝(1分);
(2)CuSO4,Cu(NO3)2(2分);2.24(2分)(3)①60(2分)  6.7(2分)②否(1分)。(3分)
	本题解析:(1)甲:由于稀硫酸只能表现酸的氧化性,而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所以不能将氢置换出来。乙:由于硝酸是氧化性酸,能氧化金属铜,因此实验现象是铜丝逐渐溶解,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变蓝。
(2)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04L×2mol/L=0.08mol,其中NO3-的物质的量是0.08mol,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24mol,根据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可知氢离子不足,NO3-过量,所以能溶解铜的质量= ×0.24mol×64g/mol=5.76g<8g,所以铜过量,剩余铜的质量=8g-5.76g=2.24g,1其中溶液中最终所得溶液溶质为CuSO4、Cu(NO3)2。
×0.24mol×64g/mol=5.76g<8g,所以铜过量,剩余铜的质量=8g-5.76g=2.24g,1其中溶液中最终所得溶液溶质为CuSO4、Cu(NO3)2。
(3)①若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则该溶质应该是硫酸铜。根据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可知,需要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8mol×4=0.032mol,其中硫酸提供的氢离子是0.032mol-0.08mol=0.24mol,所以硫酸的物质的量=0.24mol÷2=0.12mol,则硫酸溶液的体积=0.12mol÷2mol/L=0.06L=60ml。当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10-5mol/L时可以看作铜离子完全沉淀,则根据溶度积常数可知,此时溶液中c(OH-)= =
= ×10-8mol/L,则c(H+)=
×10-8mol/L,则c(H+)= ,因此pH=6+1g
,因此pH=6+1g =6.7。
=6.7。
②乙烧杯的中的NO3-共40mL×10-3L/mL×2mol/L=0.08mol,据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最多可氧化的Cu的质量为0.08mol× ×64g/mol=7.68g,小于两烧杯中铜丝的总质量,故无法让铜溶解完。
×64g/mol=7.68g,小于两烧杯中铜丝的总质量,故无法让铜溶解完。
考点:考查铜、硝酸、硫酸的性质;铜与硝酸反应的计算;溶度积常数的应用等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