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为了探究HClO的漂白性,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得氯气,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从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为了确证是HClO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______.
参考答案:(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因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原理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氯水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产物具有漂白性;
(3)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是盐酸和次氯酸,要证明谁有漂白性,得做两个实验:证明盐酸是否有漂白性和证明次氯酸是否有漂白性的实验;
故答案为:盐酸能否使红布条褪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错误,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分析:A、根据氢气的物质的量和乙醇的物质的量判断出只有羟基中的氢被置换,可确定乙醇的结构,反应原理为:乙醇+钠(足量)→乙醇钠+氢气,
B、根据H++OH-═H2O,用中和滴定法可测定硫酸的浓度;
C、应在高压下进行,并且干燥的氨气不能使PH试纸变色;
D、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略低处.
解:A、反应原理为:乙醇+钠(足量)→乙醇钠+氢气,故A正确;
B、加入酸碱指示剂,根据H++OH-═H2O,用中和滴定法可测定硫酸的浓度,故B正确;
C、反应应在高压下进行,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干燥的氨气不能使PH试纸变色,故C错误;
D、温度计位置错误,,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略低处,故D错误.
故选CD.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6分)某工业废水含有Cu2+、Fe3+、 Al3+、Fe2+、Cl-、NO3-、SO42-、SiO32-中的5种,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均为0.1mol/L。为探究废水的组成,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Ⅱ.另取溶液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依然澄清,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
Ⅲ.向Ⅱ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由Ⅰ判断,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2)Ⅱ中生成的无色气体是 ?,生成无色气体的反应中被氧化的离子是?;
(3)甲同学最终确定原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阴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4)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以下是乙同学针对含不同污染物的废水提出的处理措施和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6分)(1)Fe3+(1分)?(2)NO (1分)? Fe2+(1分)?
(3)Fe2+、Cu2+,(1分)? Cl-、NO3-、SO42-?(1分)?(4)D?(1分)
本题解析:(1)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存在铁离子,所以由Ⅰ判断,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阳离子是Fe3+。
(2)另取溶液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说明无色气体是NO,因此溶液中硬度含有NO3-。NO3-被还原生成NO,说明一定还还原还原性的离子,因此该离子只能是亚铁离子,即生成无色气体的反应中被氧化的离子Fe2+。
(3)向Ⅱ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白色沉淀应该是硫酸钡,所以一定含有SO42-。又因为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均为0.1mol/L,所以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还存在的离子应该是铜离子和氯离子,不能含有铝离子,因为无法满足电荷守恒。所以最终确定原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Fe2+、Cu2+,阴离子是Cl-、NO3-、SO42-。
(4)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离子的性质可知,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点评:该题综合性强,贴近高考,难度较大。该题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大量的计算,增加了试题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入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其作用是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储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填字母)。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与一定体积18 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
参考答案:(1)
(2)NaOH溶液;吸收SO2气体
(3)广口瓶B中液体被压入到漏斗中;d
(4)①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稀,而稀硫酸不与铜发生反应 ②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某探究小组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 6H+=2Mn2+ + 10CO2↑+ 8H2O 该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
①所用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1 mol·L-1、0.001 mol·L-1;
②所用H2C2O4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1 mol·L-1、0.2 mol·L-1;
③催化剂的用量可选择0g、0.5g;
④实验温度可选择298K、323K。
(1)每次实验KMnO4酸性溶液的用量均为4 mL、H2C2O4溶液的用量均为2mL。如果要探究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变换这些实验条件,至少需要完成____________个实验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结论。
(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某同学改变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①用0.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进行实验时KMnO4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②若不经过计算,直接看表中的褪色时间长短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否可行?_________(填“是”或“否”) 。若不可行(若认为可行则不填),请设计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褪色时间长短来判断的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4
(2)① 1×10-4 mol·L-1·min-1
② 否; 取过量的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草酸溶液分别同时与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