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A.鉴别苯和甲苯:分别加入溴水振荡
B.检验酒精中的少量水:向酒精中加入无水硫酸铜
C.制备纯净的氯乙烷(C2H5Cl):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放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D.检验淀粉是否已水解:在水解混合液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溴水不能用来鉴别苯与甲苯,故A错误 ,B正确,因为无水硫酸铜为白色,遇到水之后变成了蓝色,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放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得到了一系列乙烷的衍生物,不只是氯乙烷,故C错误;检验淀粉是否已水解,应该采用加入碘水,故D也错误,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有机物质的相关鉴别,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使用容量瓶配置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①用天平称量时游码没有归零
②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刻度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TMB是一种新型指纹检测的色原试剂,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与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仪器测定TMB的分子式。其主要过程为在足量氧气流中将4.80 g TMB样品氧化(氮元素转化为N2),再利用吸收剂分别吸收水蒸气和CO2。请从图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装置符合气密性要求,加热装置等已略去,其他用品可自选)。

(1)将所选用的仪器(可重复选用)连接顺序由上到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作用。
选用的仪器
| 加入试剂
| 加入试剂的作用
|
C
| H2O2溶液与MnO2
| 产生氧气
|
?
| ?
| ?
|
?
| ?
| ?
|
D
| CuO粉末
| 将可能生成的CO转化为CO2
|
?
| ?
| ?
|
?
| ?
| ?
|
?
| ?
| ?
|
?
(2)实验后称得A及以后的装置(均用A装置并假设每次吸收均是完全的)质量依次增加3.60 g、14.08 g、0.14 g,则TM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7分,每一栏有错即扣2分,两栏有错扣3分,扣完为止)
选用的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试剂的作用
C
H2O2溶液与MnO2
产生氧气
B
浓H2SO4
干燥氧气
D
TMB
将TMB氧化成CO2、H2O和N2
D
CuO粉末
将可能生成的CO转化为CO2
A
CaCl2
吸收水分
A
碱石灰
吸收CO2
A
碱石灰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装置中
?
(2)C16H20N2
本题解析:(1)实验原理:将TMB用氧气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再利用吸收剂分别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以确定其中所含碳、氢、氮原子的比例关系.在整个实验中,要求碳元素全部以二氧化碳形式出现,因此在氧化后需要用氧化铜作最后保障;为防止氧气产生时所带水蒸气的影响,要先对氧气进行干燥,选择干燥剂需考虑所提要求“实验后称得A装置从用的先后顺序排列质量分别增加3.60g和14.08g”,因此干燥氧气选择干燥剂B;利用吸收剂分别吸收水和CO2需考虑试剂影响,先吸收水后吸收CO2,则连接顺序为:C→B→D→D→A→A→A
(2)实验后称得A装置从用的先后顺序排列质量分别增加3.60g、14.08g、0.14g,则m(H2O)=3.60g,m(CO2)=14.08g,而0.14g为空气中的CO2和H2O进入装置中的质量,则:
n(H2O)=3.60g/18g/mol=0.2mol,n(H)=0.4mol,m(H)=0.4g,
n(CO2)=14.08g/44g/mol=0.32mol,n(C)=0.32mol,m(C)=0.32mol×12g/mol=3.84g,
所以m(N)=4.80g-0.4g-3.84g=0.56g,
n(N)=0.56g/14g/mol=0.04mol,
则:n(C):n(H):n(N)=0.32mol:0.4mol:0.04mol=16:20:2,所以分子式为C16H20N2,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混合物
| 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CO2(HCl)
| 饱和Na2CO3溶液
| 洗气
|
B
| 乙烷(乙烯)
| 氢气
| 加热
|
C
| 溴(水)
| 乙醇
| 蒸馏
|
D
| 乙醇(水)
| 新制生石灰
| 蒸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不正确,CO2也能被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应该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B不正确,应该用溴水;C不正确,乙醇和水互溶,应该用四氯化碳或苯,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实验设计能力。该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8.4?g?A与3.65?g?B完全反应,生成5.85?g?C和1.8?g?D及一种气体E。在标准状况下E的体积为2.24?L,则E的密度为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 A.22倍 B.24倍 C.2.2倍 D.44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质量守恒,E的质量为:(8.4+3.65) g-(5.85+1.8) g=4.4 g,E的物质的量为:2.24 L÷22.4 L·mol-1=0.1 mol。故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0.1=44,其密度是H2的22倍。
本题难度: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