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2分)(1)化合物A(C4H10O)是一种有机溶剂。A可以发生以下变化:

①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②A只有一种一氯取代物B。写出由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
③A的同分异构体F也可以有框图内A的各种变化,且F的一氯取代物有三种。F的结构简式是?。
(2)化合物“HQ”(C6H6O2)可用作显影剂,“HQ”可以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HQ”还能发生的反应是(选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③加聚反应?④水解反应
“HQ”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HQ”的结构简式是?。
(3)A与“HQ”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水与一种食品抗氧化剂“TBHQ”。“TBHQ”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得到化学式为C10H12O2Na2的化合物。
“TBHQ”的结构简式是?。
参考答案:(每空2分)
(1)①羟基
②
③
(2)①②?
(3)
本题解析:(1)①从A的C4H10O化学式来看,它属于饱和一元醇,故含有醇—OH;
②A的可能结构为:CH3CH2CH2CH2OH、CH3CH2CH(OH)CH3、(CH3)2CHCH2OH、(CH3)3COH。其一氯代物种类分别为:4、4、3、1种
③F的一氯取代物有三种,说明A为(CH3)2CHCH2OH
(2)HQ为C6H6O2,可以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在苯环上含有两个酚—OH,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与氧化反应。其一硝基取代物若只有一种,则说明两酚—OH是对位关系
(3)TBHQ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得到C10H12O2Na2,说明TBHQ中的两个酚—OH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了钠盐,所以A(醇)与HQ(酚)二者反应脱水生成TBHQ时,是醇A脱羟基,酚脱氢。所以TBHQ的结构为:
本题难度:一般
2、推断题 已知:
①R-Br →R-OH (R 表示烃基);?
②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的影响;
③


以下是用苯作为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写出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图中苯转化为E;E转化为F省略了条件,请写出E、F的结构简式:E______,F_______ (3)B分子中苯环上的任意两个氢被溴原子取代后,得到的二溴代物有____种同分异构体。 (4)上述转化中涉及到9个反应,其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共有______个。
|
参考答案:(1)
+CH3Cl
+HCl
(2)
;
(3)6?
(4)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推断题 下面表示的是某有机物烃A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H、I与N的关系,其中I与N是高分子。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类型:E→F__________ ,G→R___________ 。
(2)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F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D与Cu(OH)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
R→N:____________________ 。
G→I:_______________ 。
(4)F也可以经一步反应后酸化生成R,其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 。
(5)E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试写出其中属于苯的三取代物,满足结构为且既能起银镜反应,遇FeCl3溶液又能呈紫色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取代 ;消去
(2)
?; 
(3)
+2Cu(OH)2
+NaOH +Cu2O↓+3H2O


(4)NaOH醇溶液加热
(5)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推断题 A和B是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取代物,A~H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转化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A~H中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填字母),上述化合物中含氧官能团共有_______种。
(5)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1)④⑥⑦(2)
(3)
(4)G;3(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填空题 有机玻璃是以有机物B为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合成B有以下两种途径.

(1)写出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______.有机物B的名称______.
(2)写出以有机物B为单体合成有机玻璃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上述两种途径中,更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途径是______(填1或2).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参考答案:(1)由有机物A和HCN反应的产物可知A应为丙酮,即
,由B的结构简式可知应为甲基丙烯酸和甲醇形成的酯,则B为甲基丙烯酸甲酯,
故答案为:
;甲基丙烯酸甲酯;
(2)有机物中B中含有C=C,可发生加聚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3)对比反应1和2,反应2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原子利用率较高,
故答案为:2;充分利用反应原料,符合原子经济化的要求,实现零排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