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X、Y、Z、L、M、N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是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N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 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六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2)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构成分子A, A的电子式为?,Y、L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2构成分子B,B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3)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已知非金属性:34Se<L。请结合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4)用Y、L、M构成的正盐溶液可以清除油污,请结合离子方程式以及必要的文字解释原因?。
(5)用石墨作电极,NCl3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生成难溶物R,R受热分解生成化合物Q。写出电解熔融Q制取N的电极方程式:阳极:?;阴极:?。
参考答案:(1)第三周期、第ⅠA族(1分);Na>Al>C>N>O>H(2分)
(2)
(1分),极性共价键(1分)
(3)O和Se同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导致得电子能力减弱,所以非金属性减弱。(2分)
(4) CO32- + H2O
?HCO3- +OH-,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促使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从而溶解。(2分)
(5)2O2--4e-=O2↑(2分),Al3+ +3e-=Al(2分)
本题解析:(1)原子半径主要由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决定,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由核电荷数决定,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M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Na,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一主族;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X、Y、Z、L分别是H、C、N、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所以N是Al元素,六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a>Al>C>N>O>H
(2)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构成分子A,A是NH3,其电子式为
? Y、L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2构成分子B,B为CO2,CO2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极性共价键;
(3)O、Se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所以非金属性减弱
(4)用Y、L、M构成的正盐溶液为碳酸钠溶液,CO32-水解CO32- + H2O
?HCO3- +OH-,使溶液显碱性,促使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从而溶解
(5)用石墨作电极,电解AlCl3溶液,和电解食盐水类似,得到Al(OH)3,Al(OH)3受热分解生成化合物QAl2O3,电解熔融Al2O3时,阳极是O2-放电,产生氧气,电极反应方程式是2O2--4e-=O2↑,阴极是Al3+放电,电极方程式为Al3+ +3e-=Al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为短周期的一部分,推断关于Y、Z、M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Y>Z>M
B.阴离子还原性Z2->M-
C.原子半径:M>Z>Y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YO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是He,Y是F,M是Cl,N是S。A不正确,非金属性应该是Y>M>Z;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B正确;C不正确,原子半径应该是Z>M>Y;F是最强的非金属元素,没有含氧酸,D不正确,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对培养。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8分)在短周期元素中:①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是_____;②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在11~18号的元素中,③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④元素最高价氧化物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烧碱反应,该氧化物是________.
参考答案:(8分)(每空1分)①Na;F2?②2;ⅥA;3;ⅢA?③Cl?④Al2O3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一定不等
C.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D.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H原子中不存在中子,A不正确;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有可能相等,B不正确;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元素,则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是核素,因此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C正确;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钠原子和钠离子,D不正确,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该题的关键是学会通过举例排除逐一筛选得出正确结论的解题方法,有利于通过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分类是学习及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物质的归类结果不正确的是
A.NaCl、NaNO3、NaHSO4均属于钠盐
B.H2O、Na2O2、Fe3O4都是氧化物
C.蒸馏水、烧碱、干冰都是纯净物
D.冰水混合物、纯净的食盐水、矿泉水都是混合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正确解法:钠盐是指含有钠元素的盐,选项A正确.氧化物是指由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B选项正确.烧碱的成分是NaOH,干冰是固态CO2,它们均是纯净物,C选项正确.D选项中的冰与水是状态不同的同一种物质(前者为固体、后者为液体),食盐水是NaCl的水溶液,矿泉水中含有许多矿物质,后两者均是混合物.
点评:对物质进行分类,一要明确分类标准,二要清楚涉及物质的具体成分.要注意排除“纯净”、“混合”等词的干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