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人们可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混合物中的各物质分离。
(1)不溶性固体与水的混合物,如泥沙与水,可通过?方法分离。
(2)可溶性固体与水的混合物,如食盐与水,可通过?方法分离。
(3)两种可溶性固体,若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如氯化钠和硝酸钾,可通过
?方法分离。
(4)两种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液体,如乙醇与水,可通过?方法分离。
(5)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汽油与水,可通过?方法分离。
(6)若混合物中各成分被某种固体吸附的难易不同,如墨水中的染料,可通过?方法分离。
参考答案:(1)过滤(2)蒸发结晶(3)降温结晶(4)蒸馏(5)分液?(6)层析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用分液漏斗不能分离的是?(?)
A.甲苯和水
B.乙酸乙酯和水
C.丙三醇和水
D.溴苯和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只有互不相溶液体之间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丙三醇易溶于水,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结论均出自《实验化学》中的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可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
B.将氯化钴晶体溶于水,可得到粉红色的溶液
C.提取海带中的碘元素时,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均过量
D.Zn-Cu原电池(如图)实验中,搅拌溶液可使灯泡亮度增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形成络离子;
B.晶体溶于水,离子有颜色;
C.过量强氧化剂(如氯气)能氧化碘单质;
D.搅拌加快离子的移动.
解答: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生成四氨合铜络离子,观察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故A正确;
B.将氯化钴晶体溶于水,钴离子为粉红色,可得到粉红色的溶液,故B正确;
C.提取海带中的碘元素时,酸化后,加适量的H2O2将I-完全氧化为I2,故C错误;
D.搅拌溶液,加快离子的移动,可使灯泡亮度增加,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络离子、氧化还原、电化学等知识点,侧重基础知识和实验分析能力考查,题目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就有关物质的分离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溶解性
|
A
| -11.5
| 198
| 1.11
| A、B互溶,且均易溶于水
|
B
| 17.9
| 290
| 1.26
|
?
据此分析,将A和B相互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参考答案:(1)蒸馏; (2)任意取一层加水,看是否分层,如果不分层,则取的就是水层。分层,则取的就是有机层。
本题解析:根据AB的性质中,沸点相差加大,所以可以用蒸馏将AB分开。分液时有机溶剂和水不混溶。可以用水检验每一层液体是有机溶剂还是水层。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最好的方法是
[? ]
A.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
B.在空气中燃烧
C.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D.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