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室温下pH、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B.使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均不变
C.加等量的水稀释后,醋酸溶液的pH较盐酸小
D.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醋酸产生的氢气比盐酸多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醋酸是一元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稀释促进电离。盐酸是一元强酸,A不正确,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升高温度促进醋酸的电离,其水的离子积常数也是增大,B不正确;C正确,再pH相等的条件下,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所以醋酸生成的氢气多,D正确,答案选C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若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
A.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B.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
D.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到终点时,发现尖嘴处有气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导致NaOH溶液的浓度偏低,导致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过大,所以最终结果浓度偏高
B.仰视滴定管读数偏高,所以结果偏高
C. 锥形瓶不可润洗,由于盐酸的物质的量多了,所以结果偏高
D.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到终点时,发现尖嘴处有气泡,说明氢氧化钠读数偏小,所以最终结果浓度偏低。
故选D
点评:掌握中和滴定过程误差分析原理(考虑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受到哪些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向10mL pH = 2的NaOH溶液中加入10 mL某酸,再滴入几滴甲基橙,则溶液呈红色。这种酸可能是(?)
A.pH = 2的硫酸
B.pH = 2的醋酸
C.0.01 mol/L甲酸
D.0.01 mol/L硝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滴入几滴甲基橙,溶液呈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3.1,即溶液显酸性。硫酸、硝酸都是强酸,选项AD都是显中性。C中恰好反应,生成甲酸钠,水解显碱性。醋酸是弱酸,在pH=2的条件下,其浓度大于0.01 mol/L,即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已知:常温下,A酸的溶液pH=a,B碱的溶液pH=b。
(1)若A为盐酸,B为氢氧化钡,且a=3,b=11,两者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为?。
a.大于7? b.等于7 ?c.小于7
(2)若A为醋酸,B为氢氧化钠,且a=4,b=12,那么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mol/L,B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mol/L。
(3)若A的化学式为HR,B的化学式为MOH,且a+b=14,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则混合溶液中必定有一种离子能发生水解,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1)b? (2)10-10?10-12? (3)M++H2O
MOH+H+
本题解析:(1)pH=3的盐酸中的c(H+)与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的c(OH-)相等,都等于1×10-3 mol·L-1,二者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2)醋酸和氢氧化钠均抑制水的电离。
(3)a+b=14的意义为酸中c(H+)与碱中c (OH-)相等,二者混合后溶液呈碱性,说明碱为弱碱,反应中碱过量。故弱碱阳离子M+水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氨水与氯化铵的pH=7的混合溶液中:c(Cl-)>c(NH4+)
B.新制氯水中:c(Cl-)>c(H+)>c(OH-)>c(ClO-)
C.室温下,向0.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c(Na+)=c(SO42-)>c(NH4+)>c(H+)>c(OH-)
D.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c(OH-)=c(H+)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溶液呈中性,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所以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和铵根离子浓度相等,故A错误;新制氯水溶液呈酸性,所以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次氯酸电离氢离子、氯化氢电离出氢离子导致氢离子浓度大于氯离子浓度,故B错误;当酸为强酸时,溶液呈中性,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当酸为弱酸时,酸的浓度大于碱的浓度,所以溶液呈酸性,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故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