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与氖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及阳离子所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
A.溴化镁
B.氧化钠
C.氯化钾
D.硫化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形成与氖(10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应是7至13号元素:氮、氧、氟、钠、镁、铝,只有B项可能.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能用于制造
A.合金
B.半导体
C.催化剂
D.农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的导电性应该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即半导体材料。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据新华社2006年12月1日报道:放射性物质钋(Po)-210造成俄罗斯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中毒身亡.原子序数为84的钋,是1898年居里夫妇在处理沥青铀矿时发现的.下列有关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钋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26
B.钋(Po)-210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42
C.钋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D.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性质之间的关系.属于容易题.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A错误;钋为氧族元素,最外层有6个电子,C错误;D中忽略了元素与原子的概念,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Z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F2与H2在暗处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HF,由此推断R为氟;以氟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为突破口,由此可以推断X、T、Z、Q分别是硫、氯、氩、溴。Z、T、X分别是氩、氯、硫,稀有气体元素性质很稳定,同周期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则非金属性:氩<硫<氯或Z<X<T,A项错误;R、Q分别是氟、溴,原子序数分别为9、35,氟和溴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5—9=26,由于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则氟和溴原子的电子数也相差26,B项正确;R、T、Q分别为氟、氯、溴,都是卤素,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则非金属性:氟>氯>溴,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HF>HCl>HBr或R>T>Q,C项错误;T、Q分别是氯、溴,非金属性:氯>溴,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高氯酸(HClO4)的酸性比高溴酸(HBrO4)强或 T>Q,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第VIA、VIIA、0族元素单质和重要化合物性质的了解;考查考生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的了解;综合考查考生对“位置、结构、性质”三角关系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考生简单推理的能力,以及对重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性质的掌握。着重考查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不显电性
B.该粒子质量数为4
C.与氢元素的质子数相同
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子是电中性的,所以该粒子不显电性,A选项正确;由于这种粒子是由“四中子”构成的,而没有质子,故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而且我们知道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组成的核,质量数为1,则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