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海带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角架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B、坩埚?C、表面皿?D、泥三角?E、酒精灯?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
(3)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______.
(4)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______.
参考答案:(1)灼烧固体物质一般使用(瓷)坩埚,而坩埚加热需要用泥三脚支撑然后放在三脚架上,三脚架下面的空间放酒精灯,故答案为:BDE;
(2)步骤③是分离固体和液体,则实验操作为过滤,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是利用互溶的两种液体的沸点不同来分离,则实验操作为蒸馏,
故答案为:过滤;蒸馏;
(3)根据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故答案为: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4)碘遇淀粉变蓝色,故答案为: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含有单质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设计一个实验,能通过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实验用品:集气瓶、烧瓶、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导管、橡皮管、弹簧夹、烧杯、量筒、水、CO2气体、NaOH溶液以及你认为所能用到的仪器和药品。现有五位学生装设计了如图所示五个装置,试回答:
(A)
?(B)
(C)
(D)
(E)
⑴对图A-E,请指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装置_______(用A、B、C、D、E填空),并说明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操作及实验现象,将结果填入下表:
装置
|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⑵能否设计出其它一些方法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参考答案:⑴
装置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A
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滴入烧瓶
看到水槽中的水被吸入到烧瓶中
B
将充满CO2的试管的橡皮塞打开
水槽中的NaOH溶液上升到试管中
C
通过分液漏斗向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a中加入NaOH溶液
b中NaOH溶液不能排入烧杯中
D
向a瓶中通入CO2气体
B中无气泡冒出
E
将滴管中的NaOH溶液挤入烧瓶
产生喷泉现象
本题解析:⑴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后,CO2的减少导致压强的减小或气泡的减少角度思考,都能达到实验的要求。反应的操作及实验现象如下:
装置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A
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滴入烧瓶
看到水槽中的水被吸入到烧瓶中
B
将充满CO2的试管的橡皮塞打开
水槽中的NaOH溶液上升到试管中
C
通过分液漏斗向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a中加入NaOH溶液
b中NaOH溶液不能排入烧杯中
D
向a瓶中通入CO2气体
B中无气泡冒出
E
将滴管中的NaOH溶液挤入烧瓶
产生喷泉现象
⑵可以从C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角度分析考虑,得到如下方法(其它合理的想法也可以):A: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适当加热后无大量气泡冒出,测定NaOH溶液反应前后的pH减小,说明是酸性氧化物CO2作用于强碱性物质NaOH。B:在反应后的产物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CO2。C:在BaCl2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通入CO2无明显现象,但若既加入NaOH溶液,又通入CO2,则有白色沉淀生成,意味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D:对照实验:在等量的已通入较多的CO2的NaOH溶液和未通入CO2的NaOH溶液中加入铝片,观察生成气泡的速率。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草酸亚铁晶体(FeC2O4·nH2O)分解的实验探究。经过小组讨论,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烧瓶A中盛有饱和NH4Cl和饱和NaNO2的混合液(常用于实验室制N2),干燥管B、G中装有碱石灰,试管D、F、I中盛有澄清石灰水。

(1)连接好装置后,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实验时先打开活塞a,并加热烧瓶A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停止加热,关闭活塞a,实验结束前,还要打开活塞a,加热烧瓶A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定性研究
(3)试管D中出现浑浊,证明产物中有____________存在,证明分解产物中存在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证明分解时产生的另一种气态产物的存在应该如何改进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残余物投入经煮沸的稀硫酸中,固体完全溶解且无气体放出,取反应液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证明固体产物为____________。
Ⅱ.定量分析(假定每一步反应进行完全)
(4)取7.2?g样品进行实验,测得硬质玻璃管C中残余固体2.88?g,硬质玻璃管H中固体质量减轻0.64?g,则草酸亚铁晶体(FeC2O4·nH2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检验装置气密性
(2)用生成的N2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CO2对实验造成的干扰; 使分解产物全部通过后面的装置,充分反应
(3)CO2;F中不出现浑浊,I中出现浑浊(H内固体变红);在CD之间连一个盛有无水CuSO4的装置;FeO
(4)FeC2O4·2H2O
FeO+CO↑+CO2↑+2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和NaClO,在空气中易吸收CO2而变质,且NaCl和NaClO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反应:ClO-?+ Cl-?+ 2H+ = Cl2↑+ H2O。某学习小组拟探究该消毒液的变质情况。
(1)取适量消毒液放在试管中,加入足量一定浓度的硫酸,有气体放出。通过下列装置检验气体的成分可以判断消毒液是否变质。
学习小组研究后认为变质情况可能有三种:甲:部分变质;乙:未变质;丙:?。
为了验证可能为甲,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限选试剂:
①98%的浓硫酸?②1%的品红溶液?③1.0 mol·L-1的KI-淀粉溶液?④1.0 mol·L-1 的NaOH溶液?⑤澄清石灰水?⑥饱和NaCl溶液

所加试剂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试管A中加足量?(填序号); 试管B中加1%品红溶液; 试管C中加?(填序号)。
| 若___? ___,? 则甲成立。
|
?
(2)用滴定法测定消毒液中NaClO的浓度(滴定过程涉及的反应有:NaClO + Na2SO3 = NaCl+ Na2SO4 ;2KMnO4 + 5Na2SO3+ 3H2SO4 = K2SO4 + 2MnSO4 + 5Na2SO4 + 3H2O)。实验步骤如下:
①量取25.00 mL消毒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a mol·L-1 Na2SO3溶液v1 mL;
②在使用滴定管之前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将b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装入?中;滴定,KMnO4和剩余的Na2SO3发生反应。当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保持半分钟内红色不褪时,停止滴定,记录数据。
③重复滴定操作2次,平均消耗酸性KMnO4溶液v2 mL。则消毒液中NaClO的浓度为?mol·L-1(用含a、b、v1、v2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15分)(1)全部变质(2分);
③(2分)
⑤(2分)
A中溶液变蓝色,B中溶液不褪色,
C中溶液变浑浊(2分)
?
(2)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或检漏)(2分);②酸式(2分);③(av1-5/2bv2)×1/25? (3分)
本题解析:(1)变质情况可能有三种:甲:部分变质;乙:未变质;因此第三种情况丙就应该是全部变质。
(2)根据已知的信息可知,要检验是否变质,则需要检验消毒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氯气、二氧化碳,据此可以判断消毒液的变质情况。装置A作用是检验氯气,用1.0mol/L的KI淀粉溶液;装置B作用是检验氯气是否除尽;装置C检验二氧化碳,用过量澄清石灰水即可。若A中溶液变蓝色,B中溶液不退色,C中溶液变浑浊,则消毒液部分变质;若A中溶液变蓝色,B中溶液不退色(无变化),C中溶液不变浑浊(无变化),则消毒液未变质;若A中溶液不变蓝色(无变化),B中溶液不退色(无变化),C中溶液变浑浊则消毒液完全变质。
(3)②在使用滴定管之前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或检漏);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应装入酸式滴定管中。
③25.00mL消毒液需要酸性KMnO4溶液体积为v2mL,KMnO4的物质的量为v2×10-3L×bmol/L=v2×b×10-3mol。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得出关系式5Na2SO3~2KMnO4,据此可知25.00mL溶液未反应n(Na2SO3)=2.5×v2×b×10-3mol。25mL溶液中加入的总的n(Na2SO3)=v1×10-3L×a?mol/L=v1×a×10-3mol,参加反应的亚硫酸钠为v1×a×10-3mol-2.5×v2×b×10-3mol=(v1a-2.5 v2b)×10-3mol,根据关系式NaClO~Na2SO3可知,25mL溶液中n(NaClO)=(v1a-2.5 v2b)×10-3mol,所以消毒液中NaClO的浓度为=
=(av1-5/2bv2)×1/25。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某同学分别设计了图1、图2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2中的A为分液漏斗
B.图2实验可通过测定相同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来比较反应速率
C.若图1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一定比Cu2+好
D.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