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化工厂发生了氯气泄漏及爆炸特大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了多人伤亡。作为现场的消防干警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的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湿润);③
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解毒;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
的口罩(湿润);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
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正确答案:B
解: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是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有关情况,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尽最大程度的保护群众,故①正确;
②被转移人群应带上用浓氢氧化钠处理过的口罩,则会受到浓氢氧化钠的腐蚀,做法不合理,故②错误;应用Na2CO3溶液。
③因氯气能溶于碱性物质的溶液,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有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减少空中氯气的含量,故③正确;
④因氯气能溶于碱性物质的溶液,且Na2CO3溶液显弱碱性,则被转移人群应带上用Na2CO3溶液处理过的口罩可减少氯气中毒,故④正确;
⑤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地势较低的地方氯气含量大,中毒的可能性大,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是不合理的,故⑤错误;
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及食物等是否被污染,减少污染源,做法合理,故⑥正确;
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但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则只向空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的做法不合理,故⑦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①蛋白质遇浓硝酸-黄色?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绿色?⑤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⑥苯酚在空气中氧化-粉红色( )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⑥
参考答案:①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正确;
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显蓝色,正确;
③溴化银见光分解不是白色,而是黑色;
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不是绿色,而是红色;
⑤新制氯水久置后呈无色,正确;
⑥苯酚在空气中氧化呈粉红色,正确;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卤族元素按F、Cl、Br、I的顺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C.与氢气反应越来越容易
D.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3分)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暴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3分)(1)? 2Cl2 +2Ca(OH)2=CaCl2+Ca(ClO)2+2H2O?(2)? Ca(ClO)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某校课外小组的学生,利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了一平底烧瓶的氯气,同时制备了一平底烧瓶的饱和氯水,探究完成以下性质实验。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按如图安装好实验装置,U形管内盛有有色墨水,A、B两端液面相平,平底烧瓶盛满氯气。通过分液漏斗向平底烧瓶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实验现象是?、?。请简单解释原因?。

(2)如图所示,平底烧瓶盛满饱和氯水,当日光照射到盛有饱和氯水的装置时,可观察到平底烧瓶内有气泡产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当氯水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某学生欲检验该反应所产生的气体,该同学可采取的合理操作是?。

?
参考答案:(1)平底烧瓶内气体的颜色变浅,U形管A端水位上升,B端水位下降 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气体颜色变浅,同时平底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使U形管A端水位上升,B端水位下降
(2)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产生盐酸和氧气,使平衡Cl2+H2O
HCl+HClO向右移动,氯水中氯气分子减少,导致溶液颜色变浅 将平底烧瓶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置在桌面上,移去玻璃片,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平底烧瓶的瓶口,木条复燃
本题解析:(1)Cl2是黄绿色气体,Cl2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部分Cl2,气体颜色变浅,同时平底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2)次氯酸见光分解,产生HCl和氧气,平衡Cl2+H2O?HCl+HClO右移,氯气与水反应又会产生次氯酸,导致氯水中氯气分子减少。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