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A、B、C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元素某种同位素原子在考古方面有重要应用,B的最外层电子是电子层数的三倍,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VIA族
B.元素A、B、C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C) > r(B) > r(A)
C.A、B两种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A>B
D.1 molC2B2与足量的AB2完全反应转移约6.02 ×1023个电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意知,A、B、C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元素某种同位素原子在考古方面有重要应用,则A为碳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是电子层数的三倍,则B为氧元素,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C为钠元素。A、A为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ⅣA族,错误;B、根据微粒半径比较原则判断,元素A、B、C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Na) > r(C)> r(O)即 r(C) > r(A)> r(B),错误;C、同一周期由左向右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A、B两种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A<B,错误,D、1 molNa2O2与足量的CO2完全反应转移约6.02 ×1023个电子,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同学在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时,把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了1s22s22P63s23Px23Py1,他违背了
A.能量守恒原理
B.泡利不相容原理
C.能量最低原则
D.洪特规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称为泡利不相容原理;当电子排布在同一个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单独优先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称为洪特规则。另外核外电子排布还需要遵循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因此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x13Py13Pz1,所以把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了1s22s22P63s23Px23Py1违背了洪特规则,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已知X、Y、Z、W是短周期内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Y、Z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W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
(1)请写出元素符号W?;
(2)W单质与Z单质的反应产物在一定条件下与Z单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这四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8:2:4:1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Y元素的氢化物可以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S;?(2)2SO2+O2? 2SO3
(3)(NH4)2SO4?(4)NH3+HNO3==NH4NH3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127I),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已知放射性碘(131I)的核电荷数为 5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7I与131I互为同素异形体
B. 131I和131Xe互为同位素
C.131I 原子的中子数为78
D.127I 原子和131I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127I原子和放射性131I质子数相同,因此互为同位素,故错;B项:互为同位素的前提是同一种元素,故错;D项: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约等于质量数,故错。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对有关原子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才能顺利解答.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是γ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对
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质量数是60
B.质子数是60
C.中子数是33
D.电子数是27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项:质子数应是27,故错。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关键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