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不仅化工生产应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化学实验也应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实现原料和过程的绿色化。下列实验或实验过程遵循绿色化学原则的是(?)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在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④用双氧水代替高锰酸钾制氧气
⑤将用铜粉与浓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铜的实验方案改为先将铜粉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制得氧化铜,再将氧化铜溶解在稀硫酸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溴水易挥发出有毒的溴蒸气,改用碘水可减少有毒气体的挥发;②铜与浓硝酸剧烈反应产生有毒的NO2气体,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可及时终止反应,减少NO2气体的排放量;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可以减少对水的污染;④用双氧水制氧气副产物为水,不产生污染;⑤既杜绝了产生SO2而导致的污染,又提高了硫原子的利用率。以上过程均做到了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
A.“地沟油”、“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对健康有害
B.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及物理变化,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C.红葡萄酒储藏时间长后变香是因为乙醇发生了酯化反应
D.含钙、钡等金属元素的物质有绚丽的颜色,可用于制造焰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它们均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对健康有害,A不正确;B、明矾净水的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但不能杀菌消毒,B不正确;C、乙醇在长时间放置过程中会转化为乙酸,二者可以发生酯化反应,C正确;D、含钙、钡等金属元素的物质能产生焰色反应,可用于制造焰火,而并不是有绚丽的颜色,D不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充电后可再使用
B.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离子,随意丢弃会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所以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该类试题常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及科技前沿等问题结合起来,突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很好的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其中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化学方程式中乙、丙的化学计量数均为4
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等
D.甲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甲和乙都是化学物,故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B、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的计量数为2,乙、丙的计量数数均为4,丁的计量数为1,正确;C、甲为化合物,丁为单质,故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价),错误;D、甲中含黄色球所代表的元素,丙中含黑色球所代表的元素,所以甲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不相同,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12分)为比较温室效应气体对全球增温现象的影响,科学家以CO2为相对标准,引入了“温室效应指数”的概念(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⑴6种气体中,温室效应指数最大的物质属于? ▲?(选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⑵在水分子中,O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
⑶N2O4分子结构式为
,分子为平面结构。N2O4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在N2O4分子的结构式上,将你认为是配位键的共价键上加上箭头? ▲?。
⑷O3具有吸收紫外光的功能。
①根据等电子原理,判断O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②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约为399 kJ·mol-1。根据下表有关蛋白质分子中重要化学键的信息,说明人体长时间照射紫外光后皮肤易受伤害的原因:? ▲?。
共价键
| C-C
| C-N
| C-S
|
键能/ kJ·mol-1
| 347
| 305
| 259
参考答案:⑴极性分子 ⑵4 ⑶sp2? ⑷①折线形? ②紫外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大于蛋白质分子中C-C、C-N和C-S的键能,使这些化学键发生断裂,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每空2分,共1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