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时,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B.分馏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必须置于液面以下
C.向饱和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析出白色固体
D.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将蒸气通到饱和NaOH溶液液面之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溶液呈红褐色说明生成了Fe(OH)3胶体,停止加热,正确;B、分馏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必须置于支管口处,错误;C、向饱和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浓硫酸,由于浓硫酸的吸水性,会析出CuSO4?5H2O,析出蓝色固体,错误;D、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将蒸气通到饱和Na2CO3溶液液面之上,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验证Na和水反应放热
B.装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C.装置丙: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D.装置丁:说明反应2NO2(g) ? N2O4(g)是放热反应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放热,气态热胀冷缩,图U型管中水柱一定,正确;B、乙烯和乙炔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错误;C、控制反应温度50~60℃,正确;D、冰水中颜色深,故NO2多,即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向吸热,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看上去极像白砂糖的化学实验药品可以用口品尝
B.对烧瓶直接进行加热时不一定要加垫石棉网
C.若有稀硫酸沾在了人的皮肤上,可以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D.将稀硫酸与浓硫酸(98%)混合,要将浓硫酸倒入稀硫酸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对烧瓶直接进行加热时一定要加垫石棉网.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实验中,有关仪器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的是(???)
①制备乙烯时用的温度计 ②制备氯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 ③制备氨水时将氨气溶于水的导管 ④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加入稀硫酸用的长颈漏斗 ⑤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 ⑥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酸乙酯蒸气通入饱和Na2CO3溶液的导管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对于温度计来说,水银球部位是在液面上,还是在液面下,关键是看要控制的是液体的温度还是蒸气的温度。若控制的是液体的温度,则水银球位于液面下;若控制的是蒸气的温度,则水银球位于液面上。制备乙烯时,要控制的是液体的温度,所以水银球位于液面下。石油分馏时,控制的是蒸气的温度,所以水银球位于液面上。
对于漏斗来说,若为分液漏斗,放出液体后活塞是关闭的,所以对漏斗口的位置不作要求;对于长颈漏斗来说,由于气体容易沿着漏斗颈逸出,所以长管下端必须位于液面下,液体起着液封作用。
吸收蒸气时,导管口是位于液面上,还是位于液面下,关键看是否会发生倒吸。若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较大,容易发生倒吸作用,则导管口位于液面上;若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太大,则导管口位于液面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口应位于液面上;虽然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但由于它内部混有乙酸和乙醇,它们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所以导管口也必须位于液面上。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8分)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①制取乙烯的实验结束后,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②石油的蒸馏实验中,温度计应插入蒸馏烧瓶中液面以下。
③验证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可向溴乙烷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看是否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④除去苯中所混有的苯酚,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弃去下层即可。
⑤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无水乙醇
⑥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不会产生银镜现象。
⑦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淀粉尚未水解。
⑧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产生,再加入水,沉淀又可溶解。
参考答案:(1)(4)(6)(8)每个2分,错选不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