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某有机物样品3.1g完全燃烧,燃烧后的混合物通入过量的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共增重7.1g,经过滤得到10g沉淀。还有机物样品可能是
A.乙醇
B.乙二醇
C.甲醇
D.甘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l0g沉淀为CaCO3,即产生的二氧化碳为0.1mol,质量是4.4g,其中碳元素质量为:0.1mol×12g/mol=1.2g,即n(C)=0.1mol。石灰水增重7.1g,所以有机物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为:7.1g-4.4g=2.7g,则n(H)=
=0.3mol,氢元素质量为0.3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③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⑥除去CH4中的少量C2H4: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①淀粉、油脂、蛋白质都是有小分子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所以能水解,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油脂水解的最终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故①正确;②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10%的乙醇与90%的汽油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所以是混合物,故②错误;③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③正确;④石油的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煤的气化是使煤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纯棉织品和人造纤维织品
| 用灼烧方法观察是否有烧焦羽毛气味
|
B
|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的还原性
| 取少量淀粉溶液,与稀硫酸共热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是否出现银镜
|
C
|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 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取出上层液体
|
D
| 检验氯仿中的氯元素
| 取少量氯仿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棉织品中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人造纤维是用木材、草类的纤维经化学加工制成的粘胶纤维,而蛋白质灼烧才能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不能鉴别棉织品和人造纤维,A不正确;B、淀粉水解是在酸性条件下完成的,而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完成的,因此在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之前需要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检验,B不正确;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也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碳酸钠可以吸收乙酸,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C正确;D、氯仿是非电解质,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无法检验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属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的方法是 ①李比希法???????②钠融法???????③铜丝燃烧法???????④元素分析仪法???? ⑤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法?????⑥质谱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法用于分析有机分子结构,质谱法用于分析有机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排除法选A。 点评:了解几种典型的有机物分析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区别下列有关物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钠溶液区别乙醇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B.用碳酸钠溶液区别乙酸和乙酸乙酯 C.用金属钠区别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别甲烷和乙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氢氧化钠和乙醇、葡萄糖均不反应,无法鉴别。碳酸钠和乙酸反应生成CO2,与乙酸乙酯不反应。钠和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和乙酸乙酯不反应。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