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则表中a为 A.404 B.260 C.230 D.20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蒸发1mol 液溴变Br2(g)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根据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36+a+30-2×369=" -72,解得a=200,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键能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相同 D.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因此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正确。B.物质溶解的过程中也常伴有能量变化,但是物质溶解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微粒变化。错误。C.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错误。D.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若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放出热量,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明泽反应吸收热量。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的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化学反应只生成新物质,没有能量的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任何反应都需要一个活化的过程,这与反应的热效应无关,错误;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有的很容易发生,有的则较难,错误;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则反应放热;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则反应吸收热量,正确;D.化学反应即生成新物质,也有能量的变化,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的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X+2Y3+═X2++2Y2+,则下列解释: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还原性;④Y2+是氧化产物;⑤Y2+具有还原性;⑥Y3+的氧化性比X2+要强.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几对重要的概念和关系,可以总结为: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原剂、被氧化;降(化合价降低)、得(得电子)、还(还原反应)、氧化剂、被还原;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上述反应标注好元素化合价,找出化合价的升降,判断出氧化剂、还原剂,便可解决问题. 解答:反应X+2Y3+═X2++2Y2+中X~X2+X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还原剂、被氧化为X2+、发生氧化反应;Y3+~Y2+ Y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氧化剂、被还原为Y2+、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中X具还原性,Y3+具有氧化性,X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Y2+,Y3+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X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强氧化剂+强还原剂=还原产物(具有弱还原性)+氧化产物(具弱氧化性).所以正确的是:①X被氧化;③X具有还原性;⑤Y2+具有还原性;⑥Y3+的氧化性比X2+要强.组合①③⑤⑥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性质判断、基本规律等知识,关键是正确标注化合价找到氧化剂和还原剂.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原因分析
| ?? A
|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 硫 硫离子水解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具有臭味
| ????B
| 新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HCl显强酸性,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
| ?? C
| SO 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 SO 2具有漂白性,使其褪色
| ???D
| 向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溶液变浑浊
| 析析出了NaHCO3晶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SO2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水氧化而使溴水褪色。SO2虽然具有漂白性,但不能使漂白溴水,选项C是错误,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