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一大试管中装入10mL?NO,倒立与水槽中,然后向其中慢慢地通入6mL?O2?,下面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
B.试管内气体无色,是NO
C.试管内气体无色,是O2
D.试管内液面下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4NO+3O2+2H2O=4HNO34?? 38mL? 6mL,所以,反应后余NO,V余(NO)=10mL-8mL=2mL,故选B;试管内气体体积由最初的10 mL变为最终的2mL,故试管内液面应上升,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氧炔焰:切割、焊接金属
B.用SO2漂白食品
C.液氮:冷冻物质
D.稀有气体:填充霓虹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有1种与另外3种颜色不同,该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氧化钠
D.过氧化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氧化钠都是白色固体。对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应熟练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Cl2分别与KI、NaBr作用生成I2、Br2,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可证明氧化性:Cl2>I2、Cl2>Br2,无法证明I2与Br2之间氧化性的强弱;C处先变红,说明氯气与水生成酸性物质,后褪色,则证明氯气与水生成具有漂白性物质;d处立即褪色,也可能是氯气与水生成酸性物质中和了NaOH;D处变红说明Cl2将Fe2+氧化为Fe3+,证明还原性:Fe2+>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用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取K2Fe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解答:A、Cl2分别与KI、NaBr作用生成I2、Br2,a处变蓝、b处变橙色,可证明氧化性:Cl2>I2、Cl2>Br2,无法证明I2与Br2之间氧化性的强弱,故A错误;
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H+使试纸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试纸褪色,则C处先变红,后褪色,能证明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故B错误;
C、Cl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消耗了氢氧化钠红色退去,不能证明生成物质具有漂白性,故C错误;
D、Cl2将Fe2+氧化为Fe3+,试纸变为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证明还原性Fe2+>C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考生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断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氯气以及其它物质的相关化学性质,把握离子检验方法和特征反应的现象是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雕花玻璃总让人赏心悦目。下列物质中能对玻璃进行刻蚀而成花的是
A.硅酸
B.烧碱
C.氢氟酸
D.明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玻璃的成分为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能与其反应的为氢氟酸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