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Y>Z
B.氢化物的沸点:X>W
C.离子的还原性:X>W
D.原子及离子半径:Z>Y>X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则W是Cl,则X是F。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所以Y是Al。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则Z是Na。非金属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是F大于Cl,所以选项C不正确。HF分子中存在氢键,所以其沸点高于氯化氢的,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不正确,钠的金属性强于铝的。选项D不正确,离子半径是X>Z>Y,原子半径是Z>Y>X,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含碘食盐中的碘元素遇淀粉溶液变蓝
C.日常生活中常用75%乙醇溶液来杀菌消毒
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是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显中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是被还原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各种离子,它的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少
D.最外层电子数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较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选项A不正确。在化学反应中,若元素以阳离子或正价形式存在变为中性原子(游离态)时,是被还原了。但若元素以阴离子形式存在转变为中性原子时,则该元素却是被氧化了。例如:


选项B不正确。失电子难的原子,在多数情况下变成离子后得电子就容易些,例如Cu比Zn难失电子,则Cu2+比Zn2+易得电子;失电子难的非金属原子,一般地说,其原子得电子就较容易些,如F比Cl难失电子,则F比Cl易得电子。但若对稀有气体来说,由于其原子的最外层已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它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故选项B未必正确。
选项C正确。“电子层结构相同”是指电子层数和各层电子数均相同,所以此时离子的半径只取决于核电荷数的多少,核电荷数越多,即核所带的正电荷越多,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越强,所以半径越小。故选项C一定正确。
选项D未必正确。对于金属元素而言,它的活泼性强弱主要取决于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大小,而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大小,除了跟最外层电子数多少有关外(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容易失电子),还跟金属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有关,即与电子层数也有关。层数越多,一般失电子能力越强。所以D未必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
A.NaI
B.CaCl2
C.NO2
D.KNO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碘化钠、氯化钙含有的均是离子键。NO2含有的是极性键,在硝酸钾中含有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同时氮和氧之间还有极性键,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化钠的水解反应:S2-+H3O+═HS-+H2O
B.氧化铝溶解在NaOH溶液中:3H2O+Al2O3+2OH-═2Al(OH)4-
C.硫酸铝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使SO恰好沉淀完全Al3++SO42-+Ba2++3OH-═BaSO4↓+Al(OH)3↓
D.在漂白粉配制成的溶液中通入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硫离子水解生成硫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B.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C.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硫酸铝与氢氧化钡以1:3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铝;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和盐酸.
解答:A.硫化钠的水解反应的离子反应为S2-+H2O?HS-+OH-,故A错误;
B.氧化铝溶解在NaOH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3H2O+Al2O3+2OH-═2Al(OH)4-,故B正确;
C.硫酸铝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使SO42-恰好沉淀完全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故C错误;
D.在漂白粉配制成的溶液中通入SO2的离子反应为Ca2++ClO-+SO2+H2O═CaSO4↓+2H++C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注意选项D中的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