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铅蓄电池中负极为铅,电解质是硫酸
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输入氢气,负极输入空气
D.锌锰干电池即使不用,长久放置也会失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锂离子电池可以反复充放电,属于二次电池,A正确;铅蓄电池中负极为铅,正极是二氧化铅,电解质是硫酸,B正确;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则氢氧燃料电池正极输入空气,负极输入氢气,C不正确。干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易与锌反应减小电解质的量和电极材料的量,所以锌锰干电池即使不用,长久放置也会失效,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常见电池的判断
点评:该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基础性强,难度不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氢氧燃料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所用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已知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CO2+4e-=2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C
向正极移动
B.放电时OH-向负极移动
C.负极反应为H2+C
-2e-=H2O+CO2
D.当该电池产生的水蒸气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时,转移电子4 mo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A错;熔融的K2CO3中没有OH-,B错;C
是电池内的导电微粒,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用总反应式-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C正确;生成1 mol水,转移电子2 mol,D错。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4e-+H2O===CH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B.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
C.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
D.若有0.4 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 L氧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H+向正极移动,A错;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是燃料和氧气的反应,B对;在酸性燃料电池中不可能生成OH-,C错;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4H+===2H2O,从该反应看出有0.4 mol电子转移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D错。
考点: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子转移的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桥中的K+移向FeCl3溶液
B.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2Fe3++2I-?2Fe2++I2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而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图中甲烧杯中的石墨作正极,乙烧杯中的石墨作负极。A、根据电流方向,K+移向正极,即移向FeCl3溶液,正确;B、因乙中I-失去电子放电,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发生氧化反应,正确;C、当电流计为零时,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则反应达到平衡,正确;D、当加入Fe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3+,作为负极,而乙中石墨成为正极,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12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在0-15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Ⅰ、vⅡ和v Ⅲ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反应开始后的30小时内,在第??????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该反应的△H="+206" kJ?mol-1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
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4(g)+2O2(g)=CO2(g)+2H2O(l) H= -890kJ·mol-1,现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共0.75mol,完全燃烧后生成气态二氧化碳和18g液态水,并放出515kJ热量,请写出一氧化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共12分)
(1)vⅡ>vⅠ>vⅢ(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