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现有的氯化钠晶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钠和碳酸氢铵,设计一组实验去杂质。试简单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碳酸氢铵,用加热方法好,还是加入强碱微热的方法好?
答: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碳酸氢铵已完全除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的固体残渣溶于水后,应该用氯化钡溶液还是硝酸钡溶液除去SO42-?
答: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判断SO42-已完全除去的方法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1)加热方法好;碳酸氢铵可全部分解,无残余物,而加强碱只除
本题解析:解析解答除杂质题的思路是:①不增:即不增加新的杂质,增加了要设法除尽。②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③易分离:即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④易转变:即加入的试剂能把杂质转变为被提纯的物质,或转变为气体、沉淀、易溶物而除去。 由此可知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将SO2通入 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
A.CO2
B.NH3
C.NO2
D.Cl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将SO2通入 BaCl2溶液至饱和,发生反应:SO2+H2O=H2SO3。BaCl2与H2SO3不发生反应。A. CO2在酸性环境不能溶解,因此无沉淀生成。正确。B. 2NH3+H2SO3=( NH4)2SO3, ( NH4)2SO3+ BaCl2=" Ba" SO3↓+2NH4Cl.错误。C. NO2溶解于水形成硝酸,硝酸有强的氧化性,可以把H2SO3氧化为H2SO4,H2SO4+ BaCl2= BaSO4↓+2HCl.错误。D. Cl2+H2O+H2SO3= H2SO4+2HCl,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木炭投入到热的浓硫酸中
B.木炭投入到热的浓硝酸中
C.铜片投入到冷的浓硫酸中
D.铜片投入到冷的浓硝酸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6分)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Ⅰ.硫酸具有A-D所示的性质,以下过程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那些性质?请将选项字母填在下列各小题的括号内:
A强酸性???? B 吸水性???? C 脱水性??? D 强氧化性
(1)浓硫酸可以干燥氢气(???????)
(2)浓硫酸使木条变黑?(????????)
(3)热的浓硫酸与铜片反应(????????)
Ⅱ.现用该浓硫酸配制100 mL 1 mol/L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①胶头滴管; 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⑦玻璃棒; ⑧100mL容量瓶。请回答:
(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选填序号)。
(2)经计算,配制100mL1mol/L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3)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量取浓H2SO4时,俯视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配制前,容量瓶中有水珠
D.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下降而未向其中再加水
参考答案:Ⅰ. (每空1分) (1)B ; (2)C ;(3)A D
本题解析:Ⅰ.(1)浓硫酸可以干燥氢气,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选B。
(2)浓硫酸使木条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选C。
(3)热的浓硫酸与铜片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氧化性,选A D
Ⅱ.(1)配制稀硫酸时,因为溶质是液体,不需要使用的有烧瓶、药匙、托盘天平,选②④⑥
(2)经计算,配制100mL1mol/L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5.4ml。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ml,1.84V×98%=0.1×1×98??解得V=5.4m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向铜片中加某浓度的硫酸120 mL,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待铜片全部溶解后,将其溶液稀释到500 mL,再加入足量锌粉,使之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 L,过滤残留固体,干燥后称量,质量减轻了7.5 g,求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17.5 mol·L-1
本题解析:Zn? +? H2SO4(稀)====ZnSO4+H2↑
0.1 mol???0.1 mol????????????0.1 mol
Zn与CuSO4反应固体质量减轻:
7.5 g-0.1 mol×65 g·mol-1="1.0" g
Zn+CuSO4====ZnSO4+Cu? Δm(固)
65 g 1 mol?????????? 64 g? 1.0 g
Cu+2H2SO4(浓)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