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纯水中加入盐酸使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减小
B.反应NH3(g)+HCl(g)="=NH4Cl(s)" △H<0,低于一定温度自发,高于一定温度非自发
C.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
D.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BaSO4沉淀,可将BaSO4转化为BaCO3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可知a、b相连时,a为负极,所以a的活泼性强于b的;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则c的活泼性强于d;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这说明c是正极,则a的活泼性强于c的;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d的活泼性强于b,所以基础性强弱顺序是a>c>d>b,答案选B。
考点:考查根据原电池进行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原电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学习效率。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组成正确的是
?
| ??? A
| ??? B
| ??? C
| ??? D
|
???正极
| ??? Zn
| ??? Ag
| ??? Cu
| ??? Cu
|
???负极
| ??? Cu
| ??? Cu
| ??? Zn
| ??? Zn
|
?电解质溶液
| ??? CuCl2
| ??? H2S04
| ??? CuSO4
| ??? FeCl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方程式可知,锌是还原剂,铜离子得到电子,所以锌是负极,铜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因此选项C正确,其余都是错误的,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电解池:2Al+3H2O ?电解? . ?
Al2O3+3H2↑ 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电池 | 电解池 A H+移向Pb电极 H+移向Pb电极 B 每消耗3mol?Pb 生成2mol?Al2O3 C 正极:PbO2+4H++2e-═Pb2++2H2O 阳极:2Al+3H2O-6e-═Al2O3+6H+ D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原电池中,溶液中氢离子向正极二氧化铅电极移动,故A错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电池负极被氧化 B.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 C.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均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而改变 D.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只要条件不改变,各物质的浓度就不再改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B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本题难度:困难
|
|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