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据报道,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在事故中多人伤亡,15万人被紧急疏散.当人们逃离时,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A.躲到低洼的地方
B.向较高的地方逃离
C.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鼻子逃离
D.用水浸湿毛巾捂住鼻子逃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容易积聚在低洼处;利用氯气可溶于水和与碱性溶液反应可吸收氯气.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分散质的粒子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C、D项都是B项的表现形式.对于A项,胶体与浊液中分散质的粒子都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故不是根本区别.由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决定了它们应有的各种特征和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0.1?mol/L的HA溶液与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得混合溶液pH=8,则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c(HA)+c(A-)=c(Na+)=0.1mol/L
B.c(Na+)-c(A-)=c(OH-)-c(H+)
C.c(A-)>c(Na+)>c(OH-)>c(H+)
D.c(OH-)=c(H+)+c(HA)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胶体和溶液都是常见的分散质,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的溶质微粒不带电,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C.通电后,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向某一极移动
D.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前者直径小于1 nm,后者直径介于1 nm~100 nm之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讲析:选项A,“胶体带电”是错误的,胶体作为分散系的一种,在整体上和溶液一样呈现电中性.选项B,在电解质溶液中,溶质微粒是阴、阳离子,也带电,叙述不正确.选项C,对于非电解质溶液,如葡萄糖溶液、酒精溶液,其溶质微粒不带电,通电后溶质微粒不能定向移动.选项B、C的叙述都带有片面性,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它抓住了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
点评:溶液与胶体表现出来的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其本质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胶体的一些光学性质(如丁达尔现象)、动力学性质(如布朗运动)、电学性质(胶体微粒带电,在通电时发生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渗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能通过滤纸)等等,都是因其微粒直径较大(在1 nm~100 nm之间)引起的.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物质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的是
A.HCl
B.NH4Cl
C.CH3COONa
D.NaCl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即H2O
H++OH-。因此酸或碱是抑制水的电离,能发生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A正确;BC是促进的,D不能促进也不能抑制,答案选A。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水电离平衡的了解掌握程度,特别是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