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实验题  (12分)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 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作用是???????????????????????。
②. 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 ?????????????????????。
③写出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和????之间(填两个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入?????????????(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
(4)丙同学将4.48L氯气(标准状况下测定)通入到足量的石灰乳中,理论上可制得氧化产物质量
????????????g。
 
	        
		  
		  
	  
      
      
            实验题  (12分)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 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作用是???????????????????????。
②. 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
③写出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和????之间(填两个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入?????????????(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
(4)丙同学将4.48L氯气(标准状况下测定)通入到足量的石灰乳中,理论上可制得氧化产物质量
????????????g。
本题答案:(1)4HCl(浓)十Mn02 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十Mn02 <img onload='if(this.width>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 MnCl2+C12↑+2H2O;
MnCl2+C12↑+2H2O;
(2)①由于制备氯气的过程中,会挥发出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因此装置B、C应为除去这两种杂质气体的除杂装置。故装置B中的试剂为无水硫酸铜,所起的作用为证明水蒸气的存在。
②装置D和E的区别在于布条是否干燥,而在湿润的布条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因此这两个装置说明了“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③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3)该装置应加在F和G之间,且装置内应装有湿润的淀粉KI试纸。
(4)标准状态下,4.48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制得的氧化产物为Ca(Cl0)2
,制得的氧化产物为Ca(Cl0)2

2mol???? 143g
0.2mol??? x
 ????
????
点评: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制备及其相关性质,属于中等难度的题型。解题时,应充分考虑整个实验中每一个装置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对于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都是一致的,为“ 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性质检验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本题所属考点:【气体的净化、干燥、吸收与收集】
本题难易程度:【一般】
	        
	  
      
      
Deliberate slowly, execute promptly. 思谋要慢,行动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