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13
试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列数据,分析一下反应最适宜的温度是 …( )?
A.低于770 ℃ B.850 ℃?
C.高于882.9 ℃ D.1423~1500 ℃
参考答案:(1)Na+KCl 本题解析:这是根据钾、钠熔沸点的差异来解决化学反应问题的例子。犹如在熔融状态下发生的离子变换的反应,必须做到钾达到沸点,而其余物质达到熔化状态,反应才得以实现。所以温度选择在高于770 ℃而低于882.9 ℃。
本题难度:简单
2、计算题 (13分)将10gCO2与CO的混合物通过装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反应后干燥管的总质量增加了5.6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88%.
本题解析:依题意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2Na2O 2===2Na2CO3+O2?????⊿m?????????????????? ..............3分 2×44g???????????????????????? 56g m(CO2)?????????????????????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右图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而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CO2。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需要防止倒吸,因此a通入NH3,b通入CO2。氨气是碱性气体需要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根据已有实验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将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配制1L0.5mol·L-1的NaCl溶液,需用托盘天秤称量29.25gNaCl固体 D.常温下,可以用铁质容器储运浓硝酸 E.实验室保存硫酸亚铁溶液,需在试剂瓶内加入铁粉或铁钉,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 F.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气 (2)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需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①装置E的名称?????????????,试剂b为??????????????????。 ②实验过程中需要测定的数据除样品质量外有:????????????(填序号)。 A.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 B.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 C.反应前后装置E的质量 ③若去掉装置A,则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1)C F??(2)①干燥管??碱石灰??② 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A符合分液漏斗中液体放出的规则。正确。B. Cl2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产生的HCl和HClO都是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但由于HClO有强的氧化性,又会把红色氧化物无色。故将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正确。C.托盘天秤的准确度为0.1g,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把等量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A.把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 B.把钠放入足量水中
C.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些小孔,再放入水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将等质量的钠投入到水、稀硫酸、稀盐酸中,都是钠参加的反应,所以放出的氢气的量相等; 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首先是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铝是特殊的金属,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铝与NaOH溶液反应也生成氢气,故D项生成氢气最多.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钠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注意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性质,会分析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