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
B.乙烷在空气中燃烧
C.乙烯使氯水褪色
D.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是取代反应,因此选项D正确;A、B都是氧化反应,C是乙烯的加成反应,答案选D。
考点:考查有机物反应类型的判断
点评: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都是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二者的区别在于加成反应的生成物一般只有一种,而取代反应的的生成物不止一种。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测定液态BrF3电导时发现,20℃时导电性很强,说明该化合物在液态时发生了电离,存在阴、阳离子。其它众多实验证实,存在一系列有明显离子化合物倾向的盐类,如KBrF4、(BrF2)2SnF6、ClF3、BrF3等。由此推断液态BrF3电离时的阴、阳离子是()。
A.Br3+和F-
B.Br2F-和F-
C.Br+和Br-
D.Br-和BrF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多数学生在解答此题时续尽脑汁从记忆库中检索,试图靠知识迁移解决;如有的学生从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2O? H3O++OH-”类比迁移求解。这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思维方法,但应该选C还是选D,仍缺少更有说服力的依据。究其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对题目信息的挖掘,而从题外找答案。其实,题目中“有明显离子化合物倾向的盐类”并非是无足轻重的知识简介,却恰恰是解题的关键。据此信息,不难发现KBrF4能电离出Br阴离子,(BrF2)2SnF6能电离出Br阳离子,即可得到令人信服的正确结果C。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空气在雷电作用下所产生NO
B.NO和O2生成NO2
C.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
D.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NH3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氮的固定是将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A中反应为:N2 + O2 =" 2" NO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取一定量可能含有Cu(NO3)2、AgNO3、KN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的粉末,加热后得到A气体aL,将气体用足量的水吸收,剩余气体B的体积为
L.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A.NO2与O2的体积比为5:1
B.气体B可能是NO2
C.NO2与O2的体积比为2:1
D.固体粉末的组成为n[Cu(NO3)2]:n(AgNO3):n(KNO3)=1:3:1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分析:KNO3、Cu(NO3)2、AgNO3三种硝酸盐热分解化学方程式如下:①2KNO3?
2KNO2+O2↑;
②2Cu(NO3)2
2CuO+4NO2↑+O2↑;
③2AgNO3
2Ag+2NO2↑+O2↑;
NO2与O2在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④4NO2+O2+2H2O═4HNO3,剩余气体可能为NO或O2,根据方程式讨论计算.
解答:KNO3、Cu(NO3)2、AgNO3三种硝酸盐热分解化学方程式如下:①2KNO3?
2KNO2+O2↑;
②2Cu(NO3)2
2CuO+4NO2↑+O2↑;
③2AgNO3
2Ag+2NO2↑+O2↑;
NO2与O2在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④4NO2+O2+2H2O═4HNO3,剩余气体可能为NO或O2,
如剩余气体为O2,设反应的O2为xL,
4NO2+O2+2H2O═4HNO3
4?? ?1
4x?? x
则4x+x=a-
=
,
x=
,
NO2与O2的体积比为
:
=2:1,
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应满足:n[Cu(NO3)2]:n(KNO3)=1:1,n(AgNO3)可任意组成;
如剩余气体为NO,设反应的O2为yL,
3NO2+H2O═2HNO3+NO
L???????????
L
?4NO2+O2+2H2O═4HNO3
?4????1
?4y?? y
5y=
y=0.1a,
则NO2与O2的体积比为(0.4a+
):0.1a=9:1,
但是根据这些固体加热产生的NO2和O2的比例来看,生成的NO2与O2物质的量之比为9:1是不可能的,
因此:剩余气体只能为O2,且NO2与O2的体积比为2:1,混合物应应满足:n[Cu(NO3)2]:n(KNO3)=1:1,n(AgNO3)可任意组成,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较大,解答时注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分解产物的气体之间的体积关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点,也是易错点.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实验室里钠保存在下列哪种液体中:
A.煤油
B.水
C.汽油
D.四氯化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B。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水、氧气均能发生反应,所以保存时要隔绝空气和水。汽油易挥发、易燃。四氯化碳的密度较大,钠会浮在上面,不能起保护作用。答案是A;
学法指导:选择保存物质的方法时,要熟悉该物质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和化学性质(如见光、受热是否稳定,是否容易被氧化或易燃等)。保存物质的方法通常有密封、放在阴凉处、放在煤油里、放在水里、放在棕色试剂瓶里保存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