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据下图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操作分别进行实验,观察B试管中的现象。

(1)操作1: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A管开始反应,在B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B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2:打开止水夹a,使A管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在B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B管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明造成两者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如两种现象相同,此小题不用回答)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题 高纯
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
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
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
溶液:在烧瓶中(装置见下图)加入一定量
和水,搅拌,通入
混合气体,反应3h。停止通入
,继续反应片刻,过滤(已知
)。


①石灰乳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过程中,为使
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
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中将
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
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变化如上图。导致溶液中
浓度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高纯
固体:已知
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开始分解;
开始沉淀时
。
请补充由(1)制得的
溶液制备高纯
的操作步骤[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
]。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低于100℃干燥。
3、实验题 纳米碳酸钙广泛应用 于橡胶,塑料、造纸、化学建材、油墨、涂料、密封胶与胶粘剂等行业。在浓
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该产品。D中装有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Ⅰ.可选用的药品有:a.石灰石 b.饱和氯化钙溶液 c.6 mol/L盐酸 d.氯化铵 e.氢氧化钙。

(1)A中制备气体时,所需药品是(选填字母序号)________;
(2)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向C中通入气体式有先后顺序的,应先通入气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D出口处是否有氨气逸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7)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所得碳酸钙样品颗粒是否为纳米级_______________
(8)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____装置回收(填代号)。

Ⅱ.经分析在上述氯化铵样品中含有杂质碳酸氢钠。为了测定氯化铵的质量分数,该学生实验小组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试回答:
(9)所加试剂A的化学式为________,检验所加试剂A已经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10)B操作方法是________,洗涤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
(11)样品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实验题 欲制无水氯化铝并保存备用。现有仪器如下图所示,并有食盐晶体、水、固体烧碱、铝粉、二氧化锰、浓硫酸等六种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的制取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列仪器中选取必须的几种,连接成一个制无水氯化铝的连续装置,按前后顺序填写图的编号(不一定填满)。
仪器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入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装置有不足之处,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下列图中A是制取溴苯的实验装置,B、C是改进后的装置。请仔细分析,对比三个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三个装置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B中右边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和C均采用了长玻璃导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B、C装好仪器及药品后要使反应开始,应对装置B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应对装置C进行的操作是____。
(4)装置B、C较好地解决了A中加装药品和使装置及时密封的矛盾,方便了操作。A装置中这一问题在实验中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
(5)B中采用了洗气瓶吸收装置,其作用是_________, 反应后洗气瓶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6)B装置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使实验的效果不好或不能正常进行。这两个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